韶关市乳源瑶族文化

瑶族的服饰,东边同西边瑶彼此所穿的服饰差异很大,而东边瑶也因居住地不同,其服饰亦略有不同。只要对瑶山情况了解的人,一看瑶胞的服饰,便知其居住何坑。但这种差异,多反映在妇女的头饰上。

东边瑶,男子蓄发留辫,象清朝的发式,用绣有花纹的蓝色或白色的布巾包头。头巾打结的方式分额前及脑后两种,若额前打结,则两端所余较短,并使之向左右上方挑起,若脑后打结,则两端所余较长,垂于两耳之后。头巾正中之花纹,必露在头顶偏后一些,戴银质三角形耳环。

衣服多青蓝色,上穿短大襟衫,胸前及背后均嵌有一方图案花纹,近似清朝的朝服。下穿宽大的裤,裤长仅及小腿间,扎绑腿。

女子及笄戴平角,结婚后,即戴上一帆船形三角高帽,用猪油与蜜蜡把头发粘结在一起,并以布包贴之。三角高帽用白布包扎,然后在上面复盖一条青蓝色的绣花巾,此帽日夜皆不除下。洗头一次,需时一夭,故往往一二个月才梳洗一次。

妇女上衣一概用青色的布,长及膝,无领大襟,纽在右边扣。下身不穿裤,内围短裙一条,胸前再挂一条长围裙,然后扎一条腰带,带之两端有彩色丝条垂下。过去妇女都在腰间悬一串铜钱,走路时发出叮叮之声。上衣背后及胸前长围裙之正中,各嵌有一方图案花纹,大小与男服的图案基本一样,扎绑腿。

东边瑶因居住地域不同,服饰亦稍有差异。如必背、游溪的男子包白色头巾,扎白色绑腿,但不穿白色衣服。而营坑、东田片的男子包蓝色头巾,扎蓝色绑腿,喜穿白色上衣,外套蓝色背褂.营坑妇女戴三角形高帽,有两枝竹片从脸颊向下延伸,长及领,吃饭也不大方便。

西边瑶,除保留一点头饰外,男女服装与汉族无大差异,唯妇女头上戴的不是三角形高帽,而是折叠成很多层的布,或用绣有花纹的蓝头巾包头。上衣的领边、袖口、衫脚等处用白蓝黑三色镶嵌。

解放后,男子蓄发留辫,女子戴三角高帽等习俗已基本改变。现在年青女子,都喜用花巾复盖头顶。

伐木累(2015-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