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2002年5月24日),男,陕西富平人,习近平主席父亲。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78年到1980年,曾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长,是最早向中央提出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设想的领导人之一。
2013年是习仲勋诞辰100周年。
1928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从事农民运动。
1930年1月被派往杨虎城部警备骑兵第三旅开展兵运工作。
1932年习仲勋发动兵变1932年3月在甘肃两当发动兵变,失败后曾转赴渭北、三原开展革命工作。
1933年3月起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中共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参与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当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提出放弃照金根据地并南下渭(南)华(阴)失败后,参与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934年2月起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陕甘边特委代理书记、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参与领导军队反击国民党军“围剿”。
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中被关押,中共中央领导人长征到达陕北后获释。
1936年1月任中共关中特委常委、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同年6月参加西征,曾任中共环县县委书记。9月调回关中任中共特委书记、游击队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军分区和关中警备区第一旅政委。
1942年7月调任中共西北中央局党校校长。
1943年2月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米(脂)警备区和独立第一旅政委。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同年7月任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与司令员王世泰率部在淳化爷台山地区反击国民党军进犯。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
1947年起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委,西北野战兵团副政委、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副政委。协助彭德怀指挥习仲勋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继又参与指挥陇东和三边战役。同年7月再次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与司令员贺龙统一领导西北地方武装和后方工作。
1949年2月起任西北军区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
1952年9月,习仲勋同志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他主持制定“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16字方针,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
1953年9月任政务院(后为国务院)秘书长。
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9年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以及重要的国务活动和外交活动。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为规范国家机关活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树立了为人民当家理财的优良作风。他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总理工作长达10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称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