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为广东省地级市,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1000多年旅游历史。肇庆市内,星湖、西江小三峡、德庆盘龙峡、封开白石岩、大斑石、怀集燕岩、广宁竹海、四会贞山、鼎湖砚洲各具特色,还有端州古城和端砚等人文奇观,其中”端砚“被列为四大明砚之首,充满浓浓人文气息。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乃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亦为广府民系的兴盛地之一。同时肇庆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名称由来:肇庆古称端州,乃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肇庆之名的由来,全因为宋徽宗。——端王登上皇帝宝座,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肇庆之名至今沿用。
历史发展: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政和三年(11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
肇庆历来是西江流域的政治中心。西汉元鼎七年(约是前110年),汉武帝在高要设盐官,是全国36个盐官之一。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晋武帝在高要置西江督护府,管理西江流域土著民族事务。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梁武帝升高要为郡,并把广州都督府设在高要,统辖岭南13州。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期间,在这里招收俚、僚子弟兵,积蓄力量,其后北伐侯景,并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陈时广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府从广西梧州移驻肇庆,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迁往广州,历时182年。1646年,朱由榔以肇庆府署为行宫,即位称帝,改称永历,在肇庆组织军民抗清。清代在省与府之间设道,如分巡肇罗道、分巡肇阳罗道、分巡广肇罗道等,道台多设在肇庆。1912年以后,先后设肇罗军政分府、肇阳罗镇守使署、西北军绥靖委员行署等于肇庆;1936年,设置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2个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到目前为止,肇庆实辖端州、鼎湖两区,高要、四会两市(县级),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及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
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并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期间传入数学、几何、西洋乐等西方学术与文化。利玛窦在肇庆客居六年期间,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享誉全球的杰出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说:“400多年前,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把现代数学引进了中国,而他就是在肇庆开始传播《欧几里德几何》等现代数学著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数学起源于肇庆。”
古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禅宗泰斗石头希迁禅师等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任肇庆知府三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土地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390多万,下辖有端州区、鼎湖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县,代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设立了省级的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9月国家科技部批复肇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