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泓造船业,人杰地灵情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隔河千里远,出门便用船”,船自然成了水乡人家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之而起的造船业也被精明的竹泓人经营得如火如荼。地处里下河腹部的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古称竹横港。及至清朝,本邑一文士嫌此名土气,遂取其水势深广,更名竹泓,至今沿称。

竹泓的造船业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穿行在竹二村古旧幽深的巷道里,我们仿佛浸润在一种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中。 这是一种古风,是一种一脉相承的精致的民俗文化。竹泓的钉造船只,以小巧的农船、渔船和渡船为主,鲜见艨艟巨舸,故作场一般都不是那么宽阔辽旷,地头场边、街首巷尾、庭院堂屋……几乎无所不至。

入眼是周师傅搁在院中的小木船,“一条船正常要钉多少钉?”答云:14斤左右的铁钉。14斤,200余根有棱有角的铁钉,要经过钉船人一双血肉之手,一根一根地锲入船板中,这是一项繁复的工程,更是软与硬、水与火的较量。望着周师傅那满是铜钱般老茧的巴掌,我仿佛闻到了一股铁腥味,而干得正欢的钉船人却从容自信地挥动着手中的斧凿,将劳作的快意倾泻出来:“钉叭叭,钉钉叭,钉叭钉叭,钉钉叭……”


近年来,周永干在继承发扬竹泓木船传统制造技艺和造船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极大地促进了竹泓木船制造行业的发展和木船制造文化的传播。目前,周永干研制开发的城市环卫木船、旅游景区画舫、观光休闲木船、龙舟等多种新型木船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他还带动竹泓镇有关造船业主制作出400多条观光旅游木船,外销到日本、荷兰、美、德等国。

2008年6月,竹泓传统木船制造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致力于木船制造20多年的周永干也同时被确定为第二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徒弟也因此越收越多。


船文化的长期熏陶,使竹泓人杰地灵。鼎盛之时,竹泓造船有周、王、冯、崔、李、陈6大家90余户,造船已不仅仅作为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它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底蕴以及一代代造船人演绎的人生酸甜苦辣已备受人们关注。市场大潮的冲击、陆路交通的发达无疑波及竹泓的造船业,但我相信,有丰厚民俗文化的滋养,竹泓镇大街小巷里这一串串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钉钉叭叭”周永干制作的仿古游船。的动听打击乐,会一直传响下去。

 

城市上空的祭歌(2015-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