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快板

家乡区县: 天津市宝坻区

      天津快板是由天津时调演变而来,句式灵活,几言皆可,但要求上下句对仗,尾字押韵,可通篇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创造性地使用了“赋、比、兴”,风格粗犷、明快、幽默,其最高境界可用“平如无风湖面,爆如炸雷闪电,脆如珠落玉盘,美如酒醉心田。”中的“平、爆、脆、美”四个字来概括。伴奏乐器:竹板、大三弦和扬琴等。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纩、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

     在过去艺人们沿街卖艺时,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他们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擅长随编随唱,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从编、演,到传唱,比什么形式都迅速。例如清末数来宝艺人曹德奎编的一段唱词(当时用牛骨击打节拍):骨头一打响连声,不表别的表前清。专制时代人民苦,人都饿成骷髅骨。自从光绪庚子年,北京闹了义和团。四外刀兵人慌乱,城里处处冒黑烟。眼瞧大清被推倒,老百姓个个都说好。它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狗不理包子》

提起了天津卫 是美食有百家

要说最出名的 还是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这名 您听着不太雅

有一段小故事您听说细白活儿

那是清末年间 有一个包子铺

掌柜的人老实 小名叫狗子

买包子您交钱 是一个大子儿仨

这么一来二去 人们就说了

你这铺馆没字号 就叫狗不理吧

嗬~这名一传开 买卖可火了

就连总督袁世凯都闻着味来了

他是吃一个想俩 吃俩就想仨

转眼工夫一屉包子特儿喽就没了

吃完了以后啊 他还往回拿

说是捎给西太后 让老佛爷磨磨牙

慈禧吃了这包子是一个劲儿的夸

恩~不错不错 味道好极了

打那以后啊 狗不理名更大

您来天津不吃包子算是白来了

这狗不理包子 他究竟好在那

好就好在做工精细 从不掺假

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

这是形容包子

夸着姑娘张的美 就像一朵花

您可千万别说介位姑娘张的像包子

《武松打虎》

哎,竹板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说,

说一说武松打虎,武、二、哥。

话说那么一天,武松抄家伙,

直奔景阳岗,他心里乐呵呵。

要说打虎,还是武二哥,

打了虎,出了名,天下传说。

可没走几里路,他心里暗琢磨:

这山上的老虎它到底多大个儿?

是公还是母儿?是高还是矬?

是一个,是两个,还是一大窝儿?

一个还好办,我跟它能比划,

要是上来七、八个,我可打不过。

(过门儿)

转身刚要走,心里又琢磨:

县太爷为打虎摆了好几桌,

又吃饭,又喝酒,还给我唱歌。

戴红花儿,骑大马,送我上山坡,

这样回去,我可怎么说?

我说我感冒,我说我咳嗽?

我说我有假条儿我歇两天再说?

县太爷听这话准说我念嘬,

众百姓听了我这面子往哪儿搁?

(过门儿)

我还得把山上,我还得去拼搏,

打死虎,出了名,我可了不得!

最起码的,跟相声大腕儿平起又平坐:

什么叫魏文亮,哪个是田立禾,

马三立见了我提前得溜活。

(过门儿)

刚要把山上,心里又琢磨:

这万一出点事儿,这可了不得,

老虎咬脚豆儿,咬我胳肢窝,

我有痒痒肉,一咬哏儿哏儿乐,

咬我后脑勺儿,我可不能活。

把我咬伤了,全家数落我:

“谁让你逞能?谁让你这么做?

你想成大腕儿?你想点儿别的辙?

你死也不能死,活也不能活,

你成这模样,你算找谁的?”

(过门儿)

武松当时的心情啊,当时不好说。

就跟我参加全国大赛的心情,我看差不多了!

武松一看表,呀!时间快到了,

想了半天怎么着,我赶快把酒喝,

喝酒来不及了,先来杯可乐!

怎么样!想不想来听一听呢!

张建月(2014-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