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成立 茂名华丽转身向海而兴

家乡区县: 茂名市电白区

茂名市电白区正式挂牌成立,茂名实施滨海发展战略有了坚实的平台。

如今,茂名市区辖茂南、电白两区,市区面积从886平方公里扩至27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从136万人增加到280万人。这意味着茂名多年来“工矿配套城市”的藩篱终于打破,正式从“油城”向“现代化滨海城市”迈进。电白区的挂牌成立,也为茂名向海而兴、加快崛起的壮美画卷添上了至关重要的蓝海笔调,为经济从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提供了支撑。

电白,如今正以翻天覆地之势“迈步从头越”。

政策破局

电白区助茂名走进“蓝海”

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茂名市茂港区和电白县,设立茂名市电白区,以原茂港区和电白县的行政区域为电白区的行政区域。

“撤县设区”可谓水到渠成、民心所向。电白之名始于南朝,至今已传承千年。电白背山面海,区位条件优越,茂名全市220公里海岸线全部位于电白境内。1993年,江泽民同志视察茂名,要求把茂名建成美丽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自此,茂名不断尝试向东向南靠海发展。2001年,电白县拆出6个镇成立茂名市茂港区;2004年,电白撤县设区工作启动;2012年,茂名滨海新区成立。昨日,随着电白区正式成立,茂名实施滨海发展战略有了坚实的平台,也标志着电白保持了历史沿革,实现茂港、电白分而后合,以大电白的姿态掀开电白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新成立的电白区总面积2228平方公里,总人口196万,政府驻地水东镇。电白区的成立,恰逢我省全力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恰逢茂名市大力实施滨海发展战略、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新进程。据悉,去年茂名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争先进位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电白区的成立是民众之盼、发展之喜,我们对电白的发展寄予厚望、给予厚爱。”茂名市委主要负责人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白区成立,有利于茂名统筹推进港业城联动发展,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粤西经济强市;有利于茂名突破原有城市框架,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实现由工矿配套城市向滨海城市的历史性转变,进一步提升城市价值,打造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茂名市委、市政府有信心、有决心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开放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具体来讲,就是要将电白区打造成为粤西县域经济排头兵、湛茂阳临港经济圈核心区、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地、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扩容提质,向海而兴,同时破解了茂名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石化业一业独大,发展的风险过度集中、后劲不足的风险。”省社科院研究员李飏认为,电白区将担起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向海而兴

推动三大组团共同发展

春暖花开,微波荡漾。行走电白水东湾,只见各类工程车辆穿梭来往,多台打桩机同时施工。其场景,可谓热火朝天,而变化,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围绕做实发展平台,茂名的滨海发展格局如今初步显现。茂名成立了博贺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和水东湾新城管委会,与高新区一起构成新区发展三大实体平台。这段时间以来,三大平台不断破解土地、资金、人才和体制等瓶颈制约,迅速拉开了架势、打开了局面。

当地干部如数家珍:中海油LNG项目落户博贺湾经济区,高新区新建成项目20个,水东湾综合整治即将动工建设,茂名人民多年来的深水大港梦、滨海城市梦,正在转变为生动实践。

其他大项目同样不甘落后。东阁岭征地全面完成,签订征地协议共计6000多亩;粤电煤炭码头项目防波堤已推进900多米,粤电煤炭发电项目正加快场地平整工作;博贺新港区东西防波堤、博贺湾大道已开工建设。

高新区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南片区全面启动建设,工业大道和高新大道等路网加快施工;乙烯厂卫生防护距离搬迁安置工作基本完成。

水东湾新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启动。水东湾综合整治项目全面推进,渔排网箱清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签订拆除协议99%,已拆除47.4%。投资54.9亿元的水东湾综合整治开发项目完成招标,近期将动工建设。

对于向海而兴,有干部群众担心城市靠海发展以后,会影响现有主城区的发展。茂名市委主要负责人认为,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首先,北组团作为三大组团中最成熟的城区,是茂名石化产业中心、区域交通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具备完善的城市功能,具有很强的发展能力。其次,茂名走的是组团式发展道路,各组团之间建立快速交通,形成都市圈发展模式,构建多中心融合发展新格局,并不是建新弃旧。再次,依托巨大的人口规模,利用优越的滨海条件,通过产城融合以及行政区划调整,茂名完全有能力实现三大组团共同发展。

未来使命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撑点

去年,茂名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下一个十年,茂名的竞争力在哪里?

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罗天昊认为,茂名既有“向东”的基础,亦有“西奔”的条件。向东,指加快与珠三角的产业对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链进一步细分,使国际产业加快了向我国转移。同时,在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推动下,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尤其是双转移战略的驱动下,珠三角也在积极向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进行产业转移。这为茂名通过资源型、贸易型、生产型和科技型等多种合作形式,有选择地整体引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化工、轻工、纺织、电子、机械等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西奔,指成为北部湾的桥头堡,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撑点。

从世界经济大格局来看,沿东亚环太平洋沿岸从北向南,从俄罗斯到日本、韩国、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到新加坡,基本上都是现代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聚集的较发达地区,形成了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以茂名港为枢纽的港口发展体系,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战略价值。茂名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最南端,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三个国家战略地区的结合部。茂名港作为广东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联结的门户,距广西北部湾仅200公里左右,是珠三角向北部湾经济梯度转移的重要通道,有条件成为环北部湾区域协作的一个重要节点。可见,茂名具备面向东南亚、服务环北部湾的有利条件,有望成为我国加强与东南亚地区合作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此外,茂名拥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如茂名与东南亚地区近在咫尺,是中国内陆通往马六甲海峡最近的出海口之一,距离国际主航道仅124海里(230公里),距离马六甲海峡1133海里(2100公里),靠近石化产业的原料来源地。海上运输可便捷地联结上海、香港、东南亚、阿拉伯、欧美等海内外重要原料地和产品市场。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提升了我国参与东南亚贸易的竞争力。这为地处与东盟便利对接前沿阵地的茂名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再如,茂名石化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30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码头和粤西最大的原油储备基地。以滨海温泉、海洋度假、海岛观光、海鲜美食为特色的滨海旅游接待人数逐年增多。其中放鸡岛旅游更是成为茂名滨海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以建设博贺临港化工集聚区的临港工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望成为茂名海洋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这为茂名加强与环北部湾及东盟的市场开拓、扩大市场腹地、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提供了厚实的条件。

在罗天昊看来,今天茂名最需要解决的,是以最开放的胸襟去拥抱世界,如推行治理模式的创新,建立负面清单,让政府市场各就各位。,坚持,就是胜利。

邓家菇凉0(2015-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