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这个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通信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美丽古城,有不少广为人知历史、风俗习惯、特产、旅游胜地等等。其中有一个最能代表增城城习俗的节日恐怕是“做会”了。“会”是会集亲朋戚友的意思,做会那一天,所有的亲戚都会来,人来的越多越好,即使是不相识的人,来到门口主人也会热情邀请入席。“做会”为增囘城的本地人所独有,客家人很少,周边的东莞、从化等地也没有这个节,只有龙门的永汉、麻榨个别地方有,但不算很隆重。
说到“做会”、“做境”又或者“做棚”(按土江村的说法,以下统称为“做会”),可能只有增城人才知道什么意思。这是一大人文景观,仅在增城有,是地方性风俗节日,气氛如同过年,而且是以村为单位,每条村都不同日期进行。在这里,我先简单的解释一下何谓做会?做会,一词在现在的字典里是找不到的,可以说非增城的人大概都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该词是我们从增城本地话中音译出来的。即由各村自选农历吉日,家家户户邀请亲朋戚友到家中相聚,大摆宴席,见面交流,增进友谊。这种风俗在增城和龙门一部分(龙门一些地方从增城分出的)等地区流传了上几百年。做会这风俗在我们增城不同的乡镇有不同的叫法,。一般来讲,以荔城说的“做境”为代表。
做会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初到三月,有些就该更迟,甚至到年末都有。客家人比较早,他们一般是农历正月初三到正月末,而本地人则是正月初七到三月。最特别有中新镇的莲塘村(中秋节),三江镇的岗尾村(重阳节)。那么,我们增城做会这一风俗,有什么来历?有什么具体内容?有什么特色?有什么作用?对今天有什么启示?“做会”究竟形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形成的原因可确定是由出嫁女发起的。讲的是某村,几个出嫁女回娘家时不期而遇,说起多年难得见上一面的事,都很伤感,于是相约在每年的某一天一起回娘家,大家就可以见面了。这种做法后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效仿,而且越来越隆重,最终形成了“做会”这个节。所以做会这一风俗的来历是与古代时父母对外嫁女的牵挂和想念有关。它的具体内容是不断地演变,由最初的与远方的亲朋戚友、外嫁的女儿等相聚,后来慢慢地增添唱戏、看电影、篮球赛、文艺节目、生产经验交流等内容。它所带有的特色是浓浓的温情,使人心里多了一份份温情和安详。它的作用除了与亲朋戚友、外嫁的女儿等相聚外,还成为了该村的推介会,为了一个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很好平台。另一说法,村里曾经发生过大事(基本上都是不好的事情或灾难),为了辟邪,增加人气,旺一旺村子,所以就定某个日子约亲朋好友上门吃饭聚会,热闹一番,增城大部分村都有做会的,但也有部分村是不做会的,据说这些村都没有发生过大事件,一直都很太平,所以不需要做景。真实来源到底是如何,还有待考究。
在这一天,客人可以不带任何“手信”,客人可以在主人人酒足饭饱。走的时候,主人还要送上一袋自己做的“艾团”,客人不能不要,否则主人会不高兴的。相反,如果客人到得少,或者一个客人都没有来,主人会很伤心,因为只有被看不起的人家才没有人来。来的人越多,主人会越高兴。
做会的菜式以前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要有九大碗,包括鸡、鹅、鱼、烧肉、鱼丸、肉丸、冬菇、腐竹、珍丝之类,在增城这个相对风调雨顺,田地较多的地方,一般家庭都承受得起。鸡、鹅可以自己养,丸可以自己制,鱼呢,每个村都有池塘,过节时太公会分。最麻烦的倒是“做团”这个环节,而且最操劳的是妇女。在以前的增城农村,过年打饼夹糖环,中秋裹棕,做会做团是定律,而主要的功夫都由妇女去做。“团”是增城特有的东西,其它地方很少听闻。“团”是团聚的意思,有些地方叫“糍”。“团”又分为“白团”和“黑团”两种,“白团”是咸的,“黑团”是甜的,都以糯米粉做皮,“黑团”的皮加进了斫碎的艾草,馅料则有豆沙、花生、谷花、蕃薯、沙葛之类。“做团”的功夫要在过年前就开始准备。首先,秋收之后每家都会种上几分田的雪豆。然后是摘艾草,摘回来的艾草先晒干,到用时才捣碎,和糯米粉拌在一起做皮,吃起来有韧性,有甘香感。筹备包团的叶也挺费功夫,近山的人会上山摘一种叫“马角尼”的树叶,不近山的则只有用蕉叶了。上得30岁,小时在农村生活的人恐怕都记得家家户户的瓦面上晒满树叶的情景。做会的前几日可能是妇女们最辛苦的日子,将糯米夯成粉,将雪豆煮烂做成豆沙,包馅,蒸煮,蒸完一簝又一簝,手可能整天都要泡在水里。更难的是做这些功夫很难找到帮手,因为家家都在做,谁也帮不上了谁。
在这个特色的风俗里,家家都在忙碌着,在“做会”前后的时间里,都会很忙,费时、费力,费物资,但是“做会”经久不衰,还越来越流行,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都希望讨个吉祥。“做会”不求回报,亲戚朋友一年能够聚在一起不容易.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Viviann
个人微博:http://weibo.com/u/2090906767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92267205
个人淘宝:http://shop106853603.taobao.co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