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河北省赵县,家乡近年来蓬勃发展,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工业。通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初步构建起工业支撑格局。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先后实施4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省重点项目3个,市重点项目投资24亿元的诺斯克龙腾公司一期30万吨新闻纸项目、投资2.8亿元的市一印公司整体搬迁、投资1.68亿元的珍极集团迁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投资1.49亿元的市金鱼油漆集团迁建项目启动建设;引进了邯雪面粉集团15万吨等级面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传统主导产业群体规模迅猛扩张,产业档次显著提升。全县淀粉生产能力达到了80万吨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1/10,随着山梨醇、阿维菌素、结晶糖等项目的投产,淀粉深加工能力逐步扩大,产业档次实现了质的飞跃。利民淀粉集团、兴柏药业集团分别被确定为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纺织行业纱锭总量达到20万枚,布机规模突破了8000台,整个行业的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工业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新寨店和赵州镇两个工业聚集群规模日益扩大,入驻企业分别达到了43家和31家。同时,北王里、王西章两个新兴工业聚集群初具规模。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县工业经济形成了以淀粉、纺织、造纸包装、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为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工业体系。工业逐渐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撑力量。
二、农业。通过采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加快科教兴农等措施,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实施了25万亩优质专用麦项目,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保证了粮食稳产增产;按照“降树高,限产量,提质量,增效益”的标准化生产要求,规范建设了15万亩精品梨园;依托农业项目的实施,发展节水管灌工程6000亩,补贴推广70、80型大型拖拉机68台,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狠抓畜牧业生产,建成了10个奶牛养殖小区、17个优种猪繁育场,使畜牧养殖业成为我县农业经济的增长亮点。2005年畜牧业产值达1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4%,比2000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5.2亿元,是2000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3.4%;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31.8%,比200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十五”期间我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38倍,年均增长18.9%,超过计划13.9个百分点。
五、城乡建设。“十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被命名为“省级 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区,影院街、柏林广场、柏林寺万佛楼、苹果城小区、东苑小区、建设东路步行街、东环路改造、平棘大街路面改造等建设工程相继竣工;“三路一街”改造、建设西路、驿里街市场、银基花园、碧水庄园、南苑小区等工程正在建设。在乡村,定魏线赵县段、新南路、兴柏路、烟高线、果王线建成通车;范庄、新寨店、南柏舍、王西章等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建成了西卜庄、南解家疃、豆腐庄、曹庄等一批生态文明村;五年内投资近亿元进行了农网二期改造和城区电网改造,完善了城乡电力设施,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七、人民生活。200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1元,是2000年的1.48倍,年均增长8.2%,超过计划3.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110元,是2000年的1.33倍,年均增长5.8%,超过计划2.8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降到了38%,低于计划目标7个百分点。
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内心充满了希望,相信家乡会越来越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