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查证,早在清乾隆年间,温江大蒜就已远近闻名。温江大蒜主产于温江县境的万春、公平、永宁、涌泉一带。大蒜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5%,常年蔬菜面积的70%以上,年产蒜薹2091万公斤,蒜头2595万公斤,销售由省内扩大到江西、江苏、湖南、广东等省市,成为温江县南菜北调和外贸出口的重要品种。温江县内大蒜品种都属硬叶蒜,其中尤以“红七星”、“白七星”两个品种为国内罕见,独具特色,它的特点是瓣子大,色泽光亮、口味香、辣、胶汁浓。经20世纪80年代化验测定:每百克大蒜(可食部分)含水分63克,蛋白质4.1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30.3克,热量143千卡,粗纤维0.8克,灰分1.2克,钙29毫克,磷133毫克,铁0.9毫克,核黄素0.06毫克,烟碱酸0.4毫克,抗坏血酸2毫克,在化学工业及医药上的用途甚广。2001年,温江县大蒜种的产量向国内提供25万亩的种子。温江大蒜属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不结粒,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1株完整的大蒜植株包括:根、鳞茎、叶、花茎、总苞及气生鳞茎。温江大蒜又名硬叶子、刀六瓣,中熟。全生育期230天左右。株高71厘米,株幅15厘米,假茎长31厘米,粗1厘米,单株叶片数12—14片,最大叶长44厘米,最大叶宽2.5厘米。蒜头扁圆形,横径3—4厘米,形状整齐,外皮淡紫红色,单头重15~20克。单头蒜瓣数7瓣(±0.5),单轮排列,蒜瓣大小差异不大,平均单瓣重1.8~2.6克。抽薹率50~70%,苔梗长41厘米,粗0.5厘米,单薹鲜重13~15克。温江大蒜蒜香味浓,辛辣味重,汁液粘稠。据测定,其蛋白质和大蒜素含量分别为6.47克/100克和0.853毫克/100克,明显高于其它蒜种。温江大蒜的产地地域位于成都平原内岷江冲击扇中上部,海拔539.3米,地势平坦,河渠纵横,排灌自如,水旱从人。年平均气温15.9℃,大蒜生育期内(9~4月,下同)积温2913℃。年日照1190.7小时,生育期内日照614.6小时,年降雨量792.5毫米,生育期内降雨量305.7毫米。境内土壤肥沃、灰黑油沙,平均养分含量:有机质2.66%,全N169%,碱解N136PPM,全P0.08%,有效P8PPM,全K2.35%,有效K38PP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