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面酱是河北保定汉族传统名产。是保定三宝之一,其他两个为王铁匠铁球,保定春不老。保定面酱是当地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料之一,蔬菜瓜果沾上点酱特别爽口。保定面酱主要是指甜酱,是北方面食中一种不可少的佐料。普通吃烙饼、薄饼、家常饼,都爱涂上一层甜酱,裹大葱,吃炸酱拌拉面,甜酱更是主要的原料。
保定面酱主要是指甜酱,是北方面食中一种不可少的佐料。普通吃烙饼、薄饼、家常饼,都爱涂上一层甜酱,裹大葱,吃炸酱拌拉面,甜酱更是主要的原料。保定府的甜酱,远近闻名,足见用途甚广。据载,前清宫里的御厨房,烧慈禧太后爱吃的酱肘子、酱羊肉,非用保定的甜酱不可,而且太后能在菜中分辨出真假货来,光禄寺(掌管御膳房的机关)丝毫不敢马虎。北京也有几家大酱园,都是请保定的师傅去传授手艺,这些家也很出名,品质也高,我们常常吃,还分不出他们各家的高下区别。
保定最有名的面酱当属槐茂面酱。关于槐茂面酱还有一个老故事。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由北京金鱼胡同迁来保定的赵氏夫妇,用几口大缸在西大街从事酱业,专营酱菜和面酱;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买卖像古槐一样枝叶茂盛,买卖兴隆,由于该店酱菜酱香浓郁,脆嫩爽口,很受百姓欢迎,生意日渐兴盛。光绪29年(1903年),慈禧太后挟光绪去西陵,途经保定,暂住行宫(现保定二中校址原地);在行宫内养尊处优的慈禧对山珍海味吃腻了,为博取太后欢心,当地官员献上槐茂酱菜,太后品尝后赞不绝口;并赐名“太平菜”,希望其统治地位牢固,天下太平;还赐春不老为“备瓮菜”,喻为老百姓家家必不可少的常备菜。自此,槐茂酱菜名声大噪,当时每斤售价白银1两7钱(折合人民币500多元)。在“槐茂号”的影响下,保定酱业由少到多,迅速发展起来,到1870年发展到20余家,年产面酱163多万斤,酱菜20多万斤。后经过优剩劣汰,唯有槐茂矗立其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