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历史

家乡区县: 贵州省纳雍县

      雍县历史悠久,从秦初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纳雍时属汉阳郡,西汉后为平夷县属地,唐代在今纳雍腹地的乐治设立汤望州,一直到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设立纳雍县,纳雍才以独立的行政单位在这块土地支撑起这片美丽的蓝天。因此,从秦初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纳雍故地开始见史书记载至今日公元2007年12月31日,历时 2228年的历史。期间,三国蜀相诸葛亮于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征南中,有夷目济火献粮通道以迎,佐擒猛获(七擒猛获)有功,因令长其地,世代世袭。唐龙朔三年(663年)济火第二十六代后裔比楼七千户内附,总章三年(670年),置禄州(今毕节)、汤望州(今乐治)。”比楼居绿州,比楼弟阿七居汤望州。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到康熙三十七年(1689)济火最后一个世袭爵位的后裔安胜祖停止,凡一千四百七十四年世长其地。而从唐代公元670年,纳雍(汤望州)正式有人居住开发到现在公元2007年12月31日止,凡一千三百三十七年。其间,几多世事沧桑,战火洗礼,演绎了这块土地上各族人民共同抗击侵略者,共赴血难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在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休戚与共中孕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都无一不为这块古老的土地增加异彩。 这里不仅是彝族世长其地的故土,也是彝族世长其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高统制者贵州宣慰使的官邸和府衙就在这里,前后有五位宣慰使在此居住。从宣慰府遗址的规模就见证了这段历史。特别是清康熙三年(1664)的吴三桂剿水西,悲壮的故事和遗留的众多古战场遗址猴儿关、栏马墙、箐门口和载着这段历史的众多古城墙:姑开古城墙、雍熙闹地古城墙等等古迹更是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往返。 历史的潮流在纳雍留下了众多的烙印,为这块古封地添加了厚重的历史底蕴。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为摆脱国民党蒋介石的围追堵截,红军九军团和二六军团为掩护红军主力继续北上,绕道黔西北吸引国民当黔军主力,梯子岩阻击战后,红九军团进驻纳雍,经过一夜短暂的休整后,从纳雍走以角出贵州进入云南。其间,红军小分队由于地形不熟悉,走错方向,由董地进治沟,与土匪苏小银遭遇,至昆寨又遭到土司安克宣、安克宣兄弟的武装阻击。红军在这里和当地民族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离开纳雍,从此,红军正式摆脱阻力顺利北上。红军为纳雍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革命的火种照亮着纳雍,激励着纳雍一代一代的人民。

      1949年,纳雍再次迎来光辉的时刻,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53师162团进入纳雍,纳雍解放。1950年2月解放军47区师141团3营进驻纳雍剿匪,武佐、乐治阻击战,阳场血战,惊天地,泣鬼神。4月15日,解放军45师135团收复纳雍,纳雍再度解放,梅花箐歼灭战奠定纳雍彻底解放。纳雍又回到人民手里,然而,烈士的鲜血也染红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这块土地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和光辉的革命史,这里的人民也淳朴善良,热爱自己的家园,以修桥搭路,乐善好施,造福乡里为美德。远有彝族苏万荣修路,近有糜百万造桥。安庆吾组建以角民族小学,蛮荒始开童蒙。义得小学藏深山,恩泽四方。神仙坡聚八方友,古封地招四方财。烈士陵园鼓壮志,各族儿女建家园。乐治封疆土千年,雍熙镇“花满河阳”。汩汩史韵,千古流芳。 游方场上舞芦笙,口弦悠悠晒月亮,飞歌高亢振山岳。苗族的汤锅,彝族的呷酒,布依的对歌,白族的“烧鸡吃”,穿青的“五显”神。歌的海洋,神秘的习俗,火辣辣的风情,样样让你陶醉。 民族饮食文化更是叫绝。苗族的全牛汤锅、全羊汤锅,原滋原味,味美香浓,几里外都能闻到香味。全狗汤锅不仅味美,还滋阴壮阳有药效。酸菜豆汤,家家户户离不开。火烧洋芋,是老老小小都热爱。 苗药更是神奇,药到病出。安山药助打猎,还能治风湿。扬亚米,小单方,能治腮腺炎。 习俗古老神秘,摄人心魄。苗族“打嘎”神圣庄严,布依“堵门”把酒喝,穿青“打亲家”热闹非凡。 彝族文化神秘莫测,羊皮大书暗藏天机。苗族深沉的鼓点,古歌把历史诉说。芦笙会说话,能把争端调,口弦两寸长,诉说心事赛宏钟。羊子铧口,山羊也能把地犁。牛角酒杯,酒不醉人情醉人。

阿丹的大毕节(2015-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