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涛澎湃。又据《旧唐书·地理志》,取义县北之洪洞岭。又据《山西通志》:“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春秋晋置杨氏县,故治在今县城东南8千米古县村。秦改杨县,属河东郡。新莽改有年亭。东汉复旧。三国魏属平阳郡,后废。北魏太平真君初年禽昌县自吉县境徙治今县城东南10千米,属平阳郡。太和年间又徙治今尧都区境。二十一年(497)复置杨县。
正始二年(505)永安县治自今霍州市境徙今赵城镇东北8千米桥东村,不久徙治赵城镇东南1.5千米,属西河郡。建义元年(528)于永安县置永安郡,县属之。北魏末年永安郡、县还治今霍州市境。隋开皇三年(583)属晋州。义宁元年(617)改洪洞县,徙治今大槐树镇。次年于今赵城镇东北1.5千米置赵城县,属霍山郡。
唐麟德初年赵城县治徙今赵城镇,与洪洞县先后属吕州、晋州。宋熙宁五年(1072)赵城县废入洪洞县,属平阳府。元丰三年(1080)复置赵城县。政和三年(1113)升赵城县为庆祚军,隶河东路。金废军,复为赵城县。贞佑三年(1215)赵城县改属霍州。元洪洞县属晋宁路,赵城县属霍州。
明洪武三年(1370)两县俱属平阳府。明代以大槐树为标识的移民活动影响深远。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城县复属霍州,民国初年废府、州,两县改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4年合并为洪赵县,属晋南专区。1958年改洪洞县。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
1997年,洪洞县辖9镇16乡:城关镇、甘亭镇、曲亭镇、苏堡镇、广胜寺镇、明姜镇、赵城镇、刘家垣镇、万安镇、冯张乡、淹底乡、孔峪乡、古逻乡、南王乡、苑川乡、南沟乡、堤村乡、左木乡、山头乡、双昌乡、左家沟乡、马牧乡、白石乡、圣王乡、龙马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洪洞县总人口693261人,其中:城关镇62524人,甘亭镇37429人,曲亭镇36828人,苏堡镇26067人,广胜寺镇49263人,明姜镇39257人,赵城镇66096人,万安镇31378人,刘家垣镇27154人,南王乡23910人,冯张乡32357人,淹底乡27940人,孔峪乡9567人,古罗乡13379人,圣王乡8608人,苑川乡14982人,南沟乡8145人,堤村乡50117人,马牧乡32963人,白石乡22810人,龙马乡25569人,左家沟乡18430人,双昌乡12891人,山头乡7124人,左木乡8473人。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9个镇、7个乡:大槐树镇、甘亭镇、曲亭镇、苏堡镇、广胜寺镇、明姜镇、赵城镇、万安镇、刘家垣镇、淹底乡、兴唐寺乡、堤村乡、辛村乡、龙马乡、山头乡、左木乡。
以上资料来源于 行政区划网(www.xzqh.org)原文链接:http://www.xzqh.org/html/2011/0316/23940.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