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潭客家山歌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客家山歌“过山拉”在增城客家山村广为流传,尤其在派潭深受欢迎。派潭客家村民喜欢在劳动中和节庆时唱“过山拉”,并配以客家凉帽、围裙、手帕、手巾、草帽、竹板等道具,将客家文化的魅力展露无遗。据派潭镇文化站老站长张淀渊介绍,派潭客家山歌主要从梅州、韶关、河源等地传过来,起于明朝中期,清初逐渐兴盛,至今约有500年历史。

派潭客家山歌历史悠久

派潭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配以客家方言,曲风生动,语言质朴,以口头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说到客家山歌的由来,不得不和当时的环境联系起来,客家人大多居住于山区地带,穷苦人无论是为地主打长工还是自行耕作,都必须长年穿行于山岭间,工作很是辛苦,唱一曲山歌,能一解心中的忧愁和烦闷,因此,流传下来的山歌以劳作作为内容的为数不少。

另外,旧时男女娱乐活动很少,山歌算是仅有的娱乐节目,因此,客家人也爱用山歌来交友,追求自己的爱情。当男女之间互生情愫时,便会以山歌对唱的方式进行表达,男女对唱是客家山歌的一道亮丽风景。客家山歌一直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当人们生活条件好转以后,客家山歌的曲调也由先前的忧愁、哀怨向优美、动听、欢快、清新转变,内容也扩大到生产、好人好事、新社会新风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客家节庆联欢的必备节目。

传承客家山歌任重道远

“讲着唱歌对头经,山歌养命饭养人,祖公壮在生龙口,代代都出风流人。”这是58岁的派潭村民张扬光在干农活时最喜欢唱的一首山歌。她幼时受母亲的熏陶,爱上了客家山歌,一唱就是三十年,还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山歌明星。但在她心中,母亲才是最好的歌手,“我妈妈很会唱,我的声音不如她好,有些词我都忘掉了,她至今还记得。”面对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张扬光甚为担忧。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学,他们说听不懂,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

据了解,目前派潭文化站正积极推动“客家山歌进课堂”,希望通过学校音乐老师将客家山歌传授给学生们,保证客家山歌的代代流传。同时,派潭文化站在保存原有客家山歌精髓的前提下,努力改革曲风和内容,以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客家山歌。此外,派潭每年将会举办两到三次的“客家山歌大合唱”表演活动,通过表演加深群众对客家山歌的了解。

锋嘻嘻(2015-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