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热门微博里看到了英国BBC4播放的纪录片《一对分隔在世界两端的中国双胞胎姐妹》——这是一个在不幸中发生了奇迹的故事:一对本来应该生活在一个家庭里的中国双胞胎姐妹,却被一个美国和一个挪威的家庭分别领养,从此两姐妹分隔在世界两端,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2003年的一天,有人在中国的一个村子发现了一个纸箱,里面竟有两个女婴,于是就将他们送往当地福利院,等待被领养。很快,一对美国夫妇和一对挪威夫妇分别领养了这对姐妹,他们在事先对对方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同一天办理了领养手续,前后只相差几个小时。
有些事情就似乎是老天注定一般,第二天两对夫妇都给宝宝穿了红裙子,他们又都在福利院大门撞见了!猛然发现对方怀里抱的宝宝几乎穿着一样的红裙子,便开始互相聊起天来,聊天时发现这两个孩子们的生日竟是同一天,并且这她们长得像极了。震惊之余俩夫妇意识到,这是一对双胞胎,但福利院却始终不承认。
没办法,法律手续已经办完,他们只好互留联系方式各自回国。就这样,一对本该在一起长大的中国姐妹花就此天各一方,开始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回到美国的宝宝来到了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取名Mia,生活爱好什么的都有很强的城市气息。回到挪威的宝宝来到了挪威一个只有200多居民的小镇取名Alexandra,享受着田园乡村的自然生活。
两个姐妹都知道远在地球另一边有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她们偶尔打电话,却从未见过面。直到她们6岁,两家父母觉得孩子到了能记事的年龄时,终于有了第一次相聚。她们很开心,一起玩乐,一起照相。自那时起,两姐妹才算真正认识了彼此。远隔重洋的生活依然是不尽相同,她们俩今后生活在一起已然不太可能,但两姐妹的情谊可是深藏在血液中的。
但是回头想想,那些被遗弃、被拐卖、走失的小孩,是否都有这一对双胞胎这么幸运,是否都能找回失去,等来奇迹的发生呢?他们中,有的或许被领养,过着快乐或者委屈的生活;有的或许在福利院长大,成为优秀或者中庸的人;有的或许被拐卖流浪街头,在寻找或者怨恨自己的父母;而这些小孩的父母,或坚持寻找或无果而终,或成功找到或死心疯掉。无论对于孩子还是父母来说,这一种失去都是毁灭性的悲剧。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失孤每天都在发生,奇迹却是少之又少。
想起前几日看的电影《失孤》,那位父亲说,15年了,只有在路上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父亲。这样的寻找,是无奈、是懊悔、是弥补、还是希望?这样的心声,是否又是每一个失孤父母的代言?影片的最后,就如同生活一样,没有发生那么多的奇迹,他还是只有选择继续在路上。失去独子的他,独自在人海中寻找的他,坚持了15年的他,孤独吗?
孤独。 因为失去,所以孤独。那我们可不可以倒过来想,不想孤独,就不要失去。可是否每一个人都具备这样的前瞻性,每个人是否又能身体力行的做到不失去? 一直认为,人总是后知后觉的动物。天冷了,才会加衣服;摔跤了,才记得不能走边边;口渴了,才想起要喝水;长大了,才懂得童年的珍贵;毕业了,才知道最美的时光在校园;分手了,才发现没有好好道别。我们总是这样,失去了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珍惜” 。
我们不是大熊,没有哆啦A梦,没有时光机,没有那么多刚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奇迹,我们无法控制失去,但我们能控制的是在拥有的这一段时间里,拼了命的去珍惜! 珍惜陪伴我们度过此时此刻的人,也要用心的陪伴身边的一切,即使最后失去了所有,但留给彼此的爱是永恒。要记得,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