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跳的肉丸”

家乡区县: 惠州市博罗县

    麻陂肉丸相传有100多年历史,因选料制作独特,采用祖传秘笈,口感爽滑、肉质鲜美而远近闻名,主要分布在博罗县县城及和博东地区各镇,还远销深港澳等地。2008年,麻陂肉丸已经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惠阳区首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民国初期,在麻陂镇永丰管理区甲龙村,有一位名叫李珠安的村民。他也是当地有名的厨师,经常为当地有钱人家掌勺。空闲时他喜欢尝试新花样,他把猪肉敲碎,添加白胡椒粉、精盐、鱼粉、生粉、鸡精(或味精)等独特作料,用手抓捏大胆自创了猪肉丸子,并取名“麻陂肉丸”,之后就以自制麻陂肉丸为生计。

    在客家方言中,肉丸的“丸”读“圆”,象征着团团圆圆、美好和幸福,也象征着情意。与潮汕牛肉丸一样,麻陂肉丸也是当地人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美食。奉上一碗清香的肉丸汤,便道尽了客家人的浓浓情意,在寒风的冬天给你温暖,也带来唇齿留香的惊奇。

    友人来访,麻陂主人一定会拿肉丸招待;客人去麻陂,必定帮衬肉丸店。麻陂肉丸在客家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麻陂肉丸是博罗人民的一件品牌食品,它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驰名深港澳,经久不衰。

毛文慧(2015-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