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天下的光感——宝光塔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高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美丽、蜿蜒流淌千百年的鉴江河穿城而过;这里有全国唯一能结果,并在果实蜡头上进行创作雕刻的缅茄树;这里有建于明代的观山寺群,并保留至今;这里还有充满传奇故事,同样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巍巍宝光塔伫立在市区西南部鉴江河畔上,见证着朝代更迭。

那么巍巍宝光塔历经四百多年风雨洗礼有什么看点呢,待我一一道来。

看点一

看点一:登高望远,感受君临天下尊贵

抬头仰望,笔直伫立的宝光塔为平面、八角九层仿楼阁式砖塔。塔身全部用青砖砌筑。塔基为须弥座,每层束腰部分巧用青砖棱角叠砌出简朴大方、不俗耐看的层层花型,蔚为壮观;塔身为假平座,每层设四面真门四面假门,两两相对。塔内通明透亮,空气流通。据当地老人介绍,塔高65.8米,底座平面直径12米。过去在塔内,每层都有佛像数尊,其中底层为护塔大佛像,造型高大威严;其余各层为小佛像,其形态各异。加之塔下同时兴建的发祥寺中有众多的大小佛像,形成浓郁的宗教氛围。因此,宝光塔亦被称之为“佛塔”。

我沿着塔内狭窄的梯级往上攀爬,只可惜没见佛像踪影,只见壁内满布游人涂鸦。爬到塔顶,向外远看,只见高州古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无怪乎历朝历代登塔游人诗兴大发赞美,脑海中也不禁浮现明代知县张晓登塔挥就:“浮图九级浮江流,乘兴抠衣豁倦眸。万里雄风吹短袖,四山疏雨澹高秋。星辰半自长空落,云气低联远岫浮。四首尘寰烟雨隔,犹如飞鸟傍云游”的磅礴气势诗句。

岁月过隙,宝光塔历经四百多年后,依然伫立无恙。居高临下,向东眺望,观山寺群绿树掩映、佛堂钟声悠扬,荡涤静化人们心灵;西北方笔架山上,文笔塔与宝光塔遥相呼应,成高州古城标志性建筑;俯览发展迅猛的城东片,栋栋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储水美河工程,惠及两岸人民。建起的一河两岸高大结实护江大堤蔚为壮观,就算遭遇百年一遇洪水肆虐,城中市民仍可安枕无忧;一江碧水在冬日暖阳映照下,熠熠生辉,缓缓流淌,灌溉良田万亩;向南引颈,缅茄树紧邻宝光塔,一树成林;一望无际农田、菜地,翠绿铺陈;北面群山环绕,荔枝树、龙眼树、香蕉树隐约可见,叠翠成障,是果农致富发家期望。

看点二

看点二:精美花岗石浮雕,前人艺术智慧结晶

站在面朝鉴江河的塔门前,只见笔锋圆润,刚劲有力的“宝光塔”三个大字镶嵌在斑驳青砖上。上下两格花草浮雕布局巧妙、排列变化多样,逼真鲜艳的花儿绽放点缀,虽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仍清晰依然,色彩丽艳。

细细欣赏塔身底座,又发觉大有乾坤。只见围绕八角基座各面均嵌有花岗岩浮雕图案。或双凤朝阳、鱼跃龙门、双龙戏珠,或吉祥富贵、鹏程万里,还有独具特色的高州香蕉图,显浅直观易懂。虽是石雕之作,却造工精致、造型逼真、线条流畅细腻、栩栩如生。一幅幅寓意吉祥、寄托着劳动人民美好愿望与情感的画面呈现眼前。基座每角还镶嵌一尊托塔力士浮雕。浓眉大眼,或单手擎塔,或双手高举,或叉腰,或侧头用肩顶塔。一幅幅,造工细腻,不同姿势,憨厚淳朴,眼睛里透出的是旁若无人、忠于职守的耿直眼光,不得不让人敬佩前人的艺术智慧。

看着这一幅幅精美传世佳作,我的脑海中不禁勾勒出当年能工巧匠们顶烈日、冒严寒,一锤锤敲打,一担担肩抬,挥汗如雨战酷暑,手脚冰冷熬三九,吆喝的劳动号子声响彻云霄的壮观场面。

看点三

看点三:聆听传奇故事,感受仙人神力

花花孩提时代,虽未见识过宝光塔,但奶奶已绘声绘色向我讲述早已家喻户晓,建造宝光塔时“一百人干活,九十九人吃饭”的传奇故事:

话说明朝万历四年,高州知府张邦伊倡建“宝光塔”,须花白银十三万两,其中李铠一人已捐出白银八万两,其余则从老百姓血汗中榨取。当时,建造这塔身高九层六十五点八米,又是在鉴江河滩做基础工程,没有象今天这样有起重吊机设备,全靠肩挑手搬操作。用的是砂糖、砂纸拌优质石灰做沙浆砌叠青砖,令其坚固,塔身不易倾斜且笔直,工程之大、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来自四面八方施工建塔的民工大部分互不相识,也不过问。但有细心人士点数,天天都有一百人干活,可到就餐时只有九十九人吃饭,真是奇怪。那人再次暗中点数,照样每天有一百人干活,吃饭时照样是九十九人,这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在宝光塔建好后,那干活不吃饭的人却了无踪影,人们只好猜想那人肯定是神仙了,也觉得只有仙人相助扶正塔身,宝光塔才得以耸立鉴江河边。

我想,仙人相助建塔,终归是劳动人民抚慰心灵杜撰出来的传说故事,而宝光塔的最后建成,靠的是能工巧匠集体智慧结晶。

巍巍宝光塔,她从四百多年前走来,历经风雨洗礼,见证时代发展。在当地政府重视下,不仅扩建成今天的宝光公园,优化了游玩环境,还对塔身进行维护保养。让昔日的雄伟建筑风采依然,永远伫立鉴江河畔,伴着一弯碧水,护佑高州人民。

~yy~(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