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我老家有一种饼叫锅盔,卖这种饼的商家价格一直定在2
元,可在快过年的那段时间物价上涨,猪肉与面粉的价格都涨了不少,有的商家不得不提价为3元,但是有一家却把价格一直定在1.5元,,因为那家做锅盔的手艺特别好,结果是那家座做锅盔大卖,以他那样的销量完全可以进军我家乡的夜市,那将是巨大的利润,但是那位商家却没有进军夜市,这样我们就有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为什么他要在别人升价的同时他要降价,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他可以在进军夜市可以赚取更多钱的他为什么选择了放弃?
因为我是那家店的常客,那老板很纯朴,因为他老婆外出打工,他一个人经营着那家小店,我时常会跟他进行交谈,有一次我问他,你的锅盔卖的这么低,有赚头么?老板笑着回答:“薄利多销呗!别人卖3元的一天只卖几十个,我卖1.5快,早上到中午就可以卖几百个,可以把自己准备的面粉全部卖完,不到下午三四点,就可以把明天的材料,还有其他事情全部弄好,店里忙完了,家里还有事,孩子要管。”我观察了一下他的锅盔,里面的材料不是猪肉,而是青葱玉胡椒粉,而且面积与厚度要比其他商家的要厚。我又问了一个问题,我说:“我说你手艺这么好,价格有实惠,你怎么不去做夜市咧!”老板风格纯朴的回答又感动了我,“孩子要照顾咧!怕他不听话,晚上我不在家,不知道半夜会不会溜起来到网吧里面通宵咧!”
当另外的商家都在涨价的时候,他却在降价,这听起来很有趣,
用需求定律可以很好解释为什么他的锅盔会大卖,对于价格方面他降价促使需求增多,但价格只是一方面的因素,还有其他的一些限定条件,要是你的手艺很差,做的东西难以下咽,就算价格降的再低你的需求量也难以增高,他舍弃了传统的肉做锅盔,取代的是胡椒粉和青葱,导致他的成本降低,这时就算他的价格比以前要低,还是有利润空间,而且就算他做的锅盔不是肉馅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这都无关紧要,是否是肉馅无关紧要,关键是看口感,为什么别人要买他不带肉的锅盔而不去买别人的肉馅,我都在讨论为什么会去买他的,但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消费者不去买别人的,当我在跟他聊天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位消费者的话,“你给别人吃了,别人才会给你吃,”由此可见,因为猪肉与面粉的价格不断上涨,商家除了升价的同时还在降低所用的材料。材料的减少而价格上升必定会导致消费者觉得口感不好,不值,减少自己再去做交易;所以在他手艺好的情况下,以及成本低,依旧可以盈利的状况下,他降低价格的同时,需求量急剧上升,因此它的锅盔得以大卖。
对于他为什么不进军夜市的问题,可以用经济学中收入与成本的概念来解释,这位商家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进军夜市,有可能赚取大量的钞票,第二个选择就是照顾他的孩子,第一个的选择就是有可能赚取大量的钞票,为什么说可能呢?因为存在一定交易费用,因为就算他手艺好,价格低廉,但初进市场,需要一定量的资金,以及一定的时间来积攒一定的人脉,只能说他在手艺很好,很勤奋的状况下,有很大的概率赚取很多的钱,但成本就是他的孩子不能得到
相应好的教育与父爱的给予,第二个选择就是可以相对不错的照顾和教育他的孩子,这是一种投资,也许他的孩子在以后会给带来意外的惊喜,在道德的压力下,在作为父亲的义务下,在她老婆外出务工孩子没人照顾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第二种,而第二种的成本只是一个很有可能赚大钱的概率,而且我相信这是理性的人的选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