琯溪蜜柚原产福建平和县。是栽培柚类的名品。琯溪蜜柚果大无核质优,适应性强,高产,商品性佳,可谓柚中之冠,平和琯溪蜜柚系福建省平和县著名的地方传统名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朝乾隆年间被列为朝廷贡品,同治皇帝赠赐“西圃信记”印章一枚及青龙旗一面,作为贡品标识和禁令。 平和一中操场据说就是专门种植品质优良的柚子当贡品呈献给清朝皇帝。
蜜柚原来叫平和抛,清代学者施鸿葆《闽杂记》一书说“品闽中诸果,荔枝为美人,福桔为名士,若平和抛则侠客也。”
蜜柚在明朝的时候叫平和抛,是由侯山第八世祖西圃公培植成功的,西圃公出生于明嘉靖7年(1528年),平时西圃公非常喜欢种果,在1550年夏天的一天,由于下大雨,山洪暴发,西圃公的果园全部被洪水冲毁,等洪水退了以后,西圃公到果园看,唯独留下一株柚树,他看得非常可惜,马上把树扶起来,并用土把它培好。这株树受洪水的冲击,只剩下几个果实,到了秋天的时候,这几个果大如斗果皮金黄,西圃公将这柚子剥开试吃,发现里面没子,果实金黄,果肉透亮如玉,吃起来象蜜一样甜,所以叫蜜柚。后来,西圃公发现受损树枝培土处长出新根,便将生根的枝条锯起来,进行种植,当时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将枝条压在土下并捅破皮,这样分植成功。
后来,西圃公的传人就在这个地方及周围不断种植。
在平和一中旁边的溪园有条溪,古时候就叫琯溪,这条溪当时流经溪园,两岸都种了蜜柚,当今这个琯溪蜜柚是以这条溪来命名的。据当地群众介绍,这条琯溪当时还是运输柚子和其他物品的主要交通要道。
琯溪蜜柚属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树冠圆头形,树势强,枝条开张下垂,枝叶茂密,叶片大,长卵圆形,叶经揉后无刺激性味道。琯溪蜜柚果大,1500—2000克,长卵形或梨形;果面淡黄色,皮薄;果肉质地柔软,汁多化渣,酸甜适中,种子少或无。幼树在肥水充足条件下,一年可抽梢4-5次,春梢为结果母枝。
琯溪蜜柚花芽在9—12月份,3月中下旬初为绐花,盛花期为4月中旬前后,10月下旬果实成熟。琯溪蜜柚的生长发育需良好的生态条件:年均温21.2oC左右,土壤PH在4.8—5.5之间,该柚忌荫蔽。
古话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琯溪蜜柚移植到平和境外就不在是纯粹的琯溪蜜柚了。移植平和境外的蜜柚尽管外形相似,但营养成分、口感等有很大区别,可以说是琯溪蜜柚的冒充品、伪劣品。琯溪蜜柚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琯溪蜜柚公认以平和县小溪镇和坂仔镇交接处为中心向外辐射半径15公里为琯溪蜜柚品质最佳地区,与此同时,以中心向外辐射,离中心越远,品质递减。即使在同一经度上,不同海拔的蜜柚也有区别。同一经度下海拔高的蜜柚成熟较晚,同一时间下种植海拔高的琯溪蜜柚水分明显没有种植在海拔低的琯溪蜜柚充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