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国夫人,广东高凉人氏,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公元55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早期经历
谯国夫人家世代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夫人自幼贤明,多谋略,在娘家时,能够约束部下,行兵布阵,镇服百越。在本乡信义卓著。越人的风俗就是爱互相攻击。夫人的兄长、南梁州刺史冼挺,倚仗他的富强,侵略掠夺别的州县,岭表一带为他所苦。夫人多次规劝,因此别郡的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的有千余洞。梁朝大同(公元535年-公元545年)初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夫人有志行,为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娉为妻子。冯融本是北燕的后裔。当初,冯弘投奔高丽的时候,派冯融的祖父冯业带着三百人过海归宋,从此留在新会。从冯业到冯融,三代是高凉太守。此时,夫人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每次都同冯宝一起解决诉讼问题,首领中有犯法的,即使是亲族,也没有使其逃逸的。自此,政令有序,人们不敢违抗。
忠义为国
冯宝死后,岭表一带大乱。夫人恩惠遍及百越,几个州都很太平。到公元559年(陈永定二年),夫人派她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各位首领在丹阳朝见皇帝,冯仆始任阳春郡守。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冯仆到高安,诱他一同谋反。冯仆派人回去报告夫人。夫人说:“我家做忠臣到现在已经两代了,不能因爱惜你就有负于国家。”于是发兵抵御,带领百越酋长和章昭达里应外合,欧阳纥部众溃散。冯仆因为夫人的功勋,封为信都侯,又加授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诏令使者持节册封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赏赐络驷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以及旌旗与节符仪仗,同刺史的级别一样。至德(公元583年—公元587年)中,冯仆死。后遇陈国灭亡,岭南一带没有依附隋朝的,几个州都奉夫人为主,号为圣母,保境安民。[3]
高祖派总管韦洗安抚岭外,陈将徐磴凭借南康拒守。韦洗到了岭下,徘徊不敢前行。当初,夫人把扶南犀杖献给陈主,到此时,晋王杨广拿出陈主留给夫人的信,告诉她陈国灭亡了,让他们归服,并且用兵符和犀杖作为凭证。夫人看见犀杖,确认陈国灭亡,聚集首领,整天痛哭。派她的孙子冯魂领着众人迎接韦洗,进入广州,岭南全部平定,皇上封冯魂仪同三司,册封夫人为宁康郡夫人。
后世纪念
冼太庙
冼太庙位于广东省高州市城区东门文明路。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和1992年三次重修。共四进,总进深66米、面阔13.2米,建筑面积882.39平方米。
高州府城冼太庙
头门为单檐歇山顶。正殿为抬梁式木结构,殿内由两行8条圆形木柱支撑主体,花岗岩柱础。以墙体分隔梢间。正间有冼夫人木雕像,次间有落地罩木雕图案装饰。大厅与前檐之间以9副吉祥图案雕花屏风相隔。从明间前边延伸出拜亭一座,拜亭转角四柱均为石质通花龙柱,其周边连续镶嵌有十二生肖石雕图案栏杆。瓦面为重檐歇山顶结构,铺迭绿色琉璃瓦;脊梁饰双龙戏珠等立体灰雕图案。
中殿次间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各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一行,碑文阴刻1万多字,内容是与冼夫人有关的传记、记事、捐题、告示等。[13]
冼夫人庙
冼夫人庙座落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英利镇英利圩中街东侧,是雷州乃至湛江地区唯一的一间祀奉南北朝至隋朝时期民族巾帼英雄洗夫人的庙宇。此庙始建不详,明正德九年(1514年) 重修,原建有正厅、拜亭、前厅和四周高5.5米,宽1米,长约150米的围墙,东北和西南角还建有两幢三层炮楼,总占地1500多平方米。原正厅坐北朝南,硬山顶,青石,砖瓦和杉木结构。[1]
民国十年(1921年)曾被国民革命军以破除迷信为由而拆除神阁宝像,解放前、后一直被用作英利镇政府办公或办学校,1953年被粮管所接管,后又同租给蚕茧站和私人。直至1994年才退还庙宇的正厅、拜亭和前厅,1998年进行重修,1999年完工。至此,关闭了近80年的英利冼夫人庙重新香烟缭绕,烛光重燃,重现昔日光辉。让游客拜祭。1994年冼夫人庙被列为广东省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