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一直是全国知名的粮食大县,近年来在民间悄然兴起了学习国际象棋的高潮,有近万名少年儿童常年研习国际象棋,并涌现出谷笑冰、侯逸凡等多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今年被国家棋牌管理中心授牌成为“国际象棋之乡”。这一现象引起了国际象棋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从无人下棋到三级人才梯队
改革开放初期,兴化几乎没人会下国际象棋。兴化市棋院院长颜爱民说,当时兴化举行“三棋”(围棋、象棋和国际象棋)比赛,报名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只有3个人,而其他两类比赛报名者都有近百人。1986年兴化举办首届运动会时,国际象棋比赛也只有20多人参加。
1995年,兴化小棋手谷笑冰在全国“李成智杯”比赛中夺得女子10岁组冠军,在兴化引起轰动,掀起了全城的国际象棋热。自此,一些中小学校开始开设国际象棋兴趣班,体育局开办的培训班也人满为患。
2003年,8岁的侯逸凡夺得“李成智杯”女子10岁组冠军后,开始在国际赛事上崭露头角。2008年她连夺土耳其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邀请赛冠军、女子国际象棋世锦赛亚军、第一届世界智运会国象女子超快棋赛季军等,并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男子特级大师称号的女棋手。继侯逸凡之后,郭琦2007年获第十五届“李成智杯”女子12岁组冠军,聂昕在2009年希腊世界学校国际象棋锦标赛获男女混合超快棋第一名。如今谷笑冰、侯逸凡、郭琦、聂昕4人,都已有国际等级分并参与世界排名,成为兴化国际象棋的领军人物。
目前,兴化已有7名国际象棋全国冠军、4名全国棋协大师、40多名国家二级运动员,这些孩子成为兴化棋手的第二梯队。兴化还有近万名少年儿童常年不间断地研习国际象棋,在省市比赛中获得大量名次,他们组成的第三梯队是兴化国际象棋人才不断涌现的基础和保证。
去年年底,兴化建成兴健园国际象棋广场,广场一侧的人物浮雕,正是兴化的三名国际象棋优秀棋手谷笑冰、侯逸凡和郭琦。兴化市委宣传部长徐立华说,建这组浮雕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兴化的小棋手以她们为榜样,勇攀国际象棋高峰。
三股力量共同推进
政府引导、家庭投入、爱好者支持,是兴化国际象棋事业向前发展的三股力量。在去年成功举办“戴南杯”全国女子明星对抗赛后,兴化市就把目标锁定在举办更高水平的赛事上,并提出“发展智力运动,打造国象之乡”的目标,在人、物、财等方面给予支持。今年5月,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在兴化举行,吸引了全国24位男女顶级棋手,这一国内顶级赛事将在兴化连续举办5年。
有了政府的引导和资金投入,家长鼓励、培养孩子学习国际象棋的热情越来越高。在兴化市棋协的发起下,家长们组成了一个国际象棋研究室,为在国家、省赛获奖的孩子相互切磋提供了“据点”,暑假里家长还会把孩子送到无锡国际象棋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培训。
针对没有能力承担孩子学棋费用的家庭,一些国际象棋爱好者伸出援助之手。兴化市兴顺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杰不仅为该项目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还引进电脑教学,先后送给8名小棋手电脑和学棋软件。小棋手郭琦在取得全国赛冠军后,家里无力让她再到国外比赛,高杰及时资助比赛费用,帮助郭琦取得了2007年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女子12岁组铜牌。
个人、学校、社会三种影响不断放大
在兴化,国际象棋已是家喻户晓。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在兴化举办时,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到一家饭店吃饭,服务员一眼就把他认了出来,因为该服务员的孩子也在学习国际象棋。
10岁的刘天辰已拿过省赛第三名和全国“小世界杯”比赛第三名。他的父亲刘德明说,让孩子学棋,可以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学棋后孩子学习成绩不但没受影响,还出现上升的势头。刘德明陪孩子的同时也学会了下国际象棋,而兴化的很多家长也和孩子一起学棋,给孩子当陪练,老少对弈的场景在兴化随处可见。
同时,兴化的各所小学、幼儿园也把教授国际象棋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很多学校还把中国象棋、围棋一起纳入教授范围,培养孩子更广泛的兴趣。兴化教育局和体育局还联合发文,对优秀“三棋”学生在升学上予以倾斜,对取得一定名次的学生,升学时可协调到地方名校就读。
目前,兴化提出了发展国际象棋的十二点设想,包括已获批的建一个高水平国际象棋培训基地,设立国际象棋基金会,每年邀请名师讲学,举办全国夏令营活动等。中国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认为,国际象棋在兴化具有广泛的参与度与认可度,并培养出一茬茬优秀的棋手,兴化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象棋之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