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强诠释活着

家乡区县: 湖北省红安县

众所周知,红安有许多在炮火中不畏危险的铁血英雄,其实红安还有一位用针尖“绣活”精彩人生的巾帼英雄,她就是席和玉。席和玉是一个截瘫女孩,她有身残志不残的毅力,她的不向命运屈服很让我敬佩,她那双灵巧的双手,支撑着她向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发起挑战。让“红安绣活”得到传承和发扬,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在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上开一个“绣活传习所”,让红安绣活走出深闺,为了保护和传承红安绣活艺术,席和玉勇敢地“站”了起来,为绣出自己的未来,她默默付出努力,并得了大家的认可。

着这里我新望通过我讲述的事件,鼓舞自己和各位秀友们,在遇到挫折时能再坚持一把。

席和玉,是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盐店河村幺儿山垸的一位高位截瘫女孩。1977年出生在一个一家有三位革命烈士的普通农民家中。席和玉家中有五口人,爸爸、妈妈、聋哑叔父、弟弟。14岁时,由于家庭贫困,便辍学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干农活,并且在闲暇的时候自学了绘画和刺绣。

1994年,17岁的席和玉在干活时,不慎从高处坠落,摔断了腰椎,因为无法筹到1万多元的治疗费,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了高位截瘫。她痛苦过、绝望过,也曾经想到过自杀。然而���每当她想到为革命而牺牲的祖父、爷爷和二爷爷,想到辛辛苦把自己养大的爸爸、妈妈,她放弃了轻声的念头。于是,她重新振作了起来,以坚韧的意志,苦练刺绣技艺。她让家人买来关于绘画和刺绣的书籍刻苦研读,由于高位截瘫,席和玉只有躺在床上刺绣。趴着绣累了,就仰面躺着秀;躺着秀累了,就侧卧着身子秀,翻来覆去转动身体练习刺绣,他没有叫过苦,没有说过累。手指被绣花针刺破了无数次,她没有喊过疼。就这样,经历18年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和磨砺,席和玉的刺绣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由于席和玉的绣花鞋垫作品在工艺技巧、构图风格和图案寓意的艺术风格等诸方面,具有长江中游地区绣花鞋垫的典型工艺特征和艺术特点。是用一针针一线线,按照自己的心愿,创作出的富有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的作品。其造型生动,装饰性强,花纹的图案,色彩搭配大胆、变幻无穷,以手工绣活来支撑自己,她用美丽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绣出的花、鸟、虫、草各种图案,活灵活现,勾画着七彩天地,和谐世界。那一双双锦绣的绣活,是一幅幅吉祥的图画,一曲曲美丽的乐章,更是她内心世界的期盼与向往。因此,在2005年,红安县首届刺绣绣花鞋垫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其中,《十字菊》《寿字蝴蝶》《蝴蝶闹金瓜》《鹭鸶踩莲》等代表作,先后多次参加各级举办的评奖、展览、展销等活动。

2008年12月,湖北省文化厅下发了《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通知》,席和玉被列入传统美术类红安绣花鞋垫传承人,至此,她成了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安绣花鞋垫传承人之一。2010年7月,红安绣活(鞋垫)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精彩亮相上海世博会。“红安绣活”即红安民间传统刺绣活动的简称,“红安绣活是红安地区源远流长的一种民间文化行为。历来就有“黄安(今红安)“无女不绣花”之说,鼎盛时期(解放后至文革前)安绣制鞋垫已形成最盛行的风尚。绣花鞋垫成为馈赠亲友的情信物的时尚礼品。在红安,连袜绣花鞋垫既是日常的生活实用品又是具有特别意义的民俗艺术。2008年6月“红安绣活”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见到她的作品,很多人不禁发出感叹:“能在一块小小的鞋垫上描绘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和鲜艳夺目的花色,真是太神奇了!”

尽管席和玉的刺绣作品得到了众人的赞赏,然而由于她自身不能走路的缘故,所以,迄今为止,她还有几百双绣花鞋垫没有售出。我不仅被席和玉顽强的毅力所感动,为她的作品而扼腕,为她生命绽放的精彩而钦佩,为此,我呼吁有愿意开发“红安绣活”的商家或旅游企业,社会各界喜欢手工刺绣的爱心人士能与席和玉联系,帮一帮在艰难中用坚强诠释活着的真正意义的截瘫女孩

方芳(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