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历史人物(一)

家乡区县: 江西省寻乌县

古柏
古柏,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牺牲时年仅29岁。 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1935年3月6日在广东龙川县鸳鸯坑突围时牺牲,年仅29岁。
古柏,1906年生于江西省长宁(后改寻邬,今寻乌),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历任中共寻乌小组组长、任中共寻乌支部委员、共青团梅县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寻乌县委书记、赣南红军第21纵队党代表、红4军前委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裁判部长和文化教育部长、中央政府劳动部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党团书记等职。
1933年因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斗争被撤职。1934年春到中央政府粮食部负责粮草征集工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苏区坚持游击斗争,任闽粤赣红军游击队司令。1935年3月6日在广东龙川县鸳鸯坑突围时牺牲,年仅29岁。
人物年表
学生时代
1920年,入寻乌县城爱群小学念高小。
1922年,考入广东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兼任梅县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24年,因参加爱国反帝运动被迫退学。为继续学业,一些进步学生组织了“学生互助社”,创办了“学艺中学”。
1925年夏,领导梅县学生参加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成为梅县学生运动领袖。
革命活动 折叠
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倡导成立了“寻乌留粤校友会”和“寻乌县平民合作”等进步组织,创办了《石溪新潮》和《犁头周刊》等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
1926年3、4月间,在广东梅县组建中国共产党寻乌小组任组长。
1927年,当革命形势日益恶化时,拒绝长辈的劝告,毅然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平远、蕉岭等地的工农武装起义。随后,奉命回寻乌开展革命活动,创办“中山学校”。
1927年冬,与共产党员刘维炉等组建中国共产党寻乌县支部,任委员,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武装斗争。
1928年3月25日,组织领导了“寻乌暴动”,任副总指挥。暴动失败后,转移至广东梅县,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梅县县委宣传部部长。5月,不顾敌人多次悬赏通缉,秘密返回寻乌,组织游击队。1928年8月,任中共寻乌县执行委员会书记。9月,在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赣南红军第二十一纵队,任党代表,率部以阳天嶂山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
1929年10月,组建中共寻邬县委,任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创建寻邬根据地,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1月,成立了寻乌县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改为寻乌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委员。1929年冬,率二十一纵队打下了寻乌大田反动土围子,分了外祖父大地主梅洪馨的土地财产。
1930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第二次到寻乌,他协助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寻乌调查”。6月中旬,调红四军前委,任秘书长,随军转战闽、赣。后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
1931年5月,担任总前委宣传工作。总前委撤销后,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兼内务部长、中央苏维埃政府劳动部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党团书记等职。后受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派,去江西行委协助搞肃反工作,平息了“富田事变”。
1931年1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排斥打击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1933年,在瑞金打击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在反“邓毛谢古”的斗争中,他没有放弃原则,同“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被撤职后,分配到会昌担任扩红运动的突击队长。他继续抵制“左”倾教条主义者在扩红运动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错误做法。
1934年春,分配到苏维埃中央政府粮食部负责粮食征集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有力地支援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被留在赣南坚持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纵队司令员。1935年2月,被派往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3月初,在广东龙川县鸳鸯坑召集游击队员会议,传达遵义会议精神,对游击斗争作了新的部署。
牺牲
1935年3月6日,他在广东龙川县上坪鸳鸯坑被国民党军包围,在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
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古柏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上,亲自为在江西中央苏区被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打击迫害的邓、毛、谢、古四位同志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84年7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为“古柏烈士纪念碑”题字:古柏烈士,永垂不朽!
主要事件
古柏烈士纪念碑
寻乌调查
1930年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到了寻乌,并在这里作社会调查。当时,古柏是寻乌县委书记,曾碧漪负责妇女工作,夫妻俩和毛泽东同住在县城边马蹄岗的楼房里。古柏同志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调查内容和要求,提供了调查对象,帮他作笔记、整理记录、刻腊板、油印等,还兼当翻译,因寻乌话外地人不好懂。曾碧漪主要是下乡做妇女工作,但一有空也去帮忙。
毛泽东对这次寻乌调查非常满意,他说:“这回到寻乌,因古柏同志的介绍,找到了郭友梅、范大明等人,他们提供不少材料。多谢他们的指点,使我像小学生启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真是不胜欢喜”。还说:“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乌党的书记古柏同志。”毛泽东回到军部,又高兴地对朱德说:“有收获,这个县城有意思。古柏熟悉情况,他忠厚随和,宽以待人,在寻乌各界都有朋友。”
“邓毛谢古”事件
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开始在中央占统治地位。9月下旬,王明去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博古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继续推行和发展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不久,这条“左”倾路线就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贯彻。
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4人,曾分别发表过一些有利于反“围剿”和巩固根据地的言论,抵制“左”倾冒险主义一些做法。由于他们的正确意见,是对“左”的“进攻路线”和政策的抵制,尤其是面对“左”倾路线对毛泽东无端地指责和攻击,他们勇敢地挺身而出,为处于政治逆境中的毛泽东辩护,这样便得罪了王明路线的推行者和代言人,而受到他们无休止的批判。

殇殆(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