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爱的闽南语

家乡区县: 福建省思明区

思明方言是厦门话的代表,也是闽南方言代表点之一。其形成和发展追溯到中原汉人三批大规模入闽。

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晋都洛阳。中原人南渡。其中一支集中定居在以泉州为中心的晋江流域,带来四五世纪的中原汉语河洛话。这是闽南方言的雏形,属于十五音系统。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带兵入闽,又从中原调来58姓军校增援。大部分兵士定居今九龙江流域,带来隋唐时期中原汉语,发展闽南方言。

五代时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率领数万军众在福建转战8年,终于据有福建全境。这次入闽带来十世纪中原汉语,并最终形成现在的闽南话。思明区方言也在此时形成。

思明方言经历长期演化。郑成功把厦门作为讨伐清廷和收复台湾的据点之后,开展海上贸易,厦门成为东南地区对外贸易的中心。鸦片战争之后,厦门辟为通商口岸,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到厦门。思明方言在150年前成为闽南话的代表点方言。

思明方言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存在着不同于现代汉语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某些重要特征,保留古代汉语的许多重要特点。直接继承上古汉语系统,尤其是其声母系统,没有参加隋唐以后北方汉语语音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明境内大力推广汉语普通话。思明方言的浊音声母和入声字读音及多数方言语词的许多重要特征,正在日益消失。

树里的小小时光(2014-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