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茶,并发展成茶道。茶可以治病,古称瑞草,作草药用,神农氏说:“古茶久服,令人悦老。”东汉华驼说:“苦茶久服,可以益思。”唐代陈藏器说:“止渴除疫,贵哉茶也,茶为万病之药。”明代李时珍说:“茶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以上历代医药学家对茶的论述、评说,都道明了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与功能。
在宋代,由于徽宗皇帝嗜茶的影响,中国的大夫们兴起“斗茶”又叫“茗战”。“斗茶”,即比赛茶的质量,品评茶的优劣。“茗战”中,夺标的茶被定为“贡茶”。范仲庵的《斗茶歌》“北苑采期献天子,林下豪雄先斗美。”就描写了当时的盛事。
1988年6月22日,《参考消息》译载一篇《日本新闻·日本的中国茶沙龙——岩茶房》云:中国茶的又一次热潮:这一次再不是出于喝乌龙茶减肥,喝普洱茶去脂肪等动机,而就是为一种娱乐或者一种文化,也就是说要享受饮茶的乐趣。”日本早在唐代就把中国的茶经取去,慢慢地便被转化,发展成为一套日本独特的茶道。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长处。
茶道,在广东最风行的可说是广州(含香港、澳门)的“饮茶”和潮汕的“功夫茶”。广州很早就是商业发达的商埠,商家、工人生活节拍紧张,为了赶时间上班,早起便到街边的粥摊、茶档吃点东西,喝杯茶果腹并驱睡意。精灵的商业行家,看准了这个商机,便逐渐建起画梁雕栋、流金溢彩、富有南方特色的大“茶居”。这样一来,连居民也风行饮早茶了。老年人早起散散步,买份报纸便到茶楼“叹世界”。家庭主妇们也习惯早起提个菜篮子到公园做做晨运,然后上茶楼来个“一盅两件”,饱了肚子才去市场买鱼菜。
海陆丰地区饮早茶,最先是汕尾。汕尾是通往广州、香港的贸易港口,受商旅生活习惯的影响,自然也兴饮早茶,但起初并不像广州、香港那么早,大概是上午九时左右开始营业至中午,叫“早茶晏”。当年的得云、乐天、云泉及有得栈、珍香等老字号茶楼的“走楼”,还是仿效省港茶楼,用“白话”(粤话)叫卖包点的。海城、陆城茶楼的出现,迟于汕尾,而且只有午茶和夜茶,没有早茶。早茶,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才兴起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