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在苏州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活动开幕式上固安县喜获殊荣,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古乐之乡)”,这是该县相继荣膺“中国钓具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之后,获得的又一璀璨的城市“桂冠”。这些国家级的“桂冠”,在固安每寸沃土上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印记。
悠久的历史缔造了固安丰厚的文化底蕴
固安历史悠久,文脉绵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的古城。有文字记载始于西周,属燕国,先后名为“方城邑”、“方城池”和“方城县”。据史载,周武王灭商,封召公于燕,此为燕国方城地。周成王十二年(约前1052),周命燕师为韩侯筑城邑于方城境内,此为韩侯国。春秋战国属燕,间为赵国。秦灭燕国,此为上谷郡方城地。荆轲刺秦王“献督亢地图于秦”的“督亢”,即固安一带,为著名的富庶之地。刘向别录云:督亢,燕膏腴地也,其地沃美,故秦始皇使人求之。西汉置方城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置固安县。县城北部的“永定河”系清康熙帝赐名,寓意永远安定,国泰民安。
固安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辈出,最具代表性的有西汉传诗者(《诗经》,当时天下传诗者仅鲁、齐、韩婴三家)韩婴、三国魏司空军事刘放、晋代中书令张华、南北朝时期梁车骑将军张弘策、怀南太守张缅、 雍州刺史张缵、吏部尚书张绾,以及明代状元杨维聪、清代直隶总督于成龙等。督亢亭遗址、黄金台遗址、孙膑墓遗址、李牧将台遗址、迷魂阵遗址、东岳行宫、李公祠、张华故里、清代于成龙墓等古迹遍布境内。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固安有着特有的地缘、人缘和亲缘优势,人脉资源丰富,当代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家刘凌沧,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新艳琴,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邢质斌等均出自固安。
厚重的京南民间艺术,古老而丰富
固安由于地处京畿,受京都文化影响,再经特殊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使得不同类别、不同起源的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融合,衍生了独有特色的京南文化。
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古乐、戏剧、曲艺、民间花会、民间工艺流布广泛,独具魅力。特别是以屈家营、小冯村、官庄诗赋弦为代表的民间古老艺术,不仅遍布境内,而且高古典雅,卓尔不俗。
屈家营音乐创始于元明之际,是雅俗共赏的一种吹奏、打击乐。它源于佛教寺院音乐,是宋元以来南北音乐交流的产物,既有北方音乐的古朴粗犷,又兼备南方音乐的婉转清幽。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专家考证,屈家营音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贵的文化价值,与西安的仿唐乐舞、湖北的编钟乐、北京智化寺音乐并称中国四大古乐,被誉为“音乐活化石”、“中国文化之瑰宝”。
屈家营音乐作为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音乐之一,现存十三支套曲、七支大板曲、二十多支小曲和一套打击乐。音乐会的记谱方式完全是古代“工尺”谱,历代传抄保留至今。音乐会乐队为固定编制,24名乐手为“满棚”音乐,12名乐手为“半棚”音乐。音乐会教学采取口传心授方式,学者皆须背会所有曲牌方可接触乐器。屈家营音乐曲目丰富,乐谱完整,乐手技艺精湛,并有严格的传承方式,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保存下来,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以及寺庙音乐与民间音乐的交融衍变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屈家营音乐及音乐会的发展几经波折,几度辉煌。清康熙年间,音乐会应邀入宫演奏,康熙皇帝御赐龙、凤旗各一面,黄罗伞一把,笙两攒,8孔玉管一支,笛两支,其中8孔玉管延用至今,完好无损。198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著名专家、学者到屈家营考察古乐深受震撼,并给予高度评价。从此,屈家营珍奇古乐开始在中国乐坛声名远播。1987年音乐会赴北京音乐学院和参加亚太地区文化交流演出后,在音乐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肯定,美、英、澳、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来屈家营考察、学习、收集资料。199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在固安召开了“全国首届鼓吹乐艺术研讨会”,多名专家、学者对屈家营音乐倍加肯定。2000年,屈家营音乐会先后荣获河北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音乐大赛特等奖、全国群星大赛银奖。2006年屈家营音乐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