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锡渠(1917—1968年) 别名老李,莲上镇永新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担任永平乡党支部书记。经他努力之下,永平乡党支部成为潮澄饶平原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活动点。1948年后历任潮澄饶平原工委副书记、中共韩江地委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潮汕地委潮澄饶分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潮汕解放前夕,余锡渠和余耀存受命以边纵代表身份,同国民党广东绥靖公署第一挺进纵队代司令兼第一团团长陈汉英谈判成功,为人民解放军解放澄海减少了阻力。新中国成立后,余锡渠任澄海县的第一任县长,致力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在他的带领下,澄海人民把韩江流入县境的17条支流缩为6条,并兴修一批排涝、灌溉、拒咸、防潮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澄海水利落后面貌。1955年大旱之年,澄海成为全国双季水稻千斤县,1957年粮食单产甲全国。余锡渠一贯保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常年布衣赤足和群众在一起,人称“赤脚县长”。此后,先后任粤东行署农业处副处长、汕头专署副专员、中共汕头地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等职。余锡渠喜欢文艺,先后创作出《治水歌》等一批民歌和《龙舌涵》、《滨海风潮》等大型现代潮剧。多个剧本被专业剧团搬上舞台,成为名闻遐迩的“专员戏”。1963年,《红旗》杂志专文介绍他的先进事迹,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汕头地委也先后作出决定,在全省、全区开展学习模范共产党员余锡渠事迹的活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