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名人-杨古雪

家乡区县: 广元市旺苍县

杨古雪(1773——1817),名继瑞,字明霞,女,广元县高城堡(今旺苍普济)人。父玺,曾任松江知府。古雪天资聪颖,4岁识字,7岁读四书、五经、唐诗等,10岁知诗词韵律,习作诗文,词意出众。父辈屡试,应对如流,赠号“古雪”。15岁时,“闺中女才”渐已闻名。19岁与遂宁张问菜结婚,夫妻间情深意洽,一起研讨诗词。张氏弟兄、姐妹、妯娌,莫不能诗,古雪常有诗词唱和。清嘉庆二年(1797),偕夫送母弟去江苏六合县其父住处,沿途游山览胜,填词作诗,抒怀写意。嘉庆五年,夫任杭州主簿,职卑俸微,生活拮据,古雪随夫寓居杭州高士坊,常处于“朝暮随思‘七件物’,一窗风雨更踌躇”的窘境。然古雪甘居淡泊,在《相对梅花作呈夫子》诗中写道:“年来生计太匆匆,薄宦今番到浙东;一树寒香无俗韵,两家清白有门风。”勉夫当洁己奉公,勿玷两家清白。居杭诗词作品颇多,尤以五言长诗最佳,部分诗词流传于世,江南闻名。嘉庆十九年(1814),返川省亲,沿途每逢佳境,借有诗作。嘉庆二十年(1815),夫妇离蓉乘船东下,观览吴山、越水,心旷神怡,吟诗作画。返杭后,任居高士坊。家事之余,将平生诗作整理成《古雪诗钞》,分赠杭州诗坛好友。乾隆进士、文学家吴锡麟与徐礼华等名宿,称其诗如“香山婉约,老土精强”,“其言深,其旨远,温兮似春,凄兮似秋,读之者可歌可泣,非浮夸者可同日而语也。” 古雪兴趣广泛,多才多艺,除诗词外,工丹青,精刺绣,所绘《洛阳图》、《二乔观书图》、《柳浪闻莺图》、《南天竹》、《牡丹》诸画,俱称佳幅。《益州书画名人录》载:“古雪有《烟雨楼》画幅,极缥缈之致,题咏隽雅。”所刺《夕阳垂钓图》、《寿字三星图》等幅,尺幅值金二镒,人争宝之。古雪喜舞剑,精制长剑一柄,镌“古雪”二字,雨夕风晨,翩翩起舞。常叹“此身恨不作男儿,手提青锋前杀敌”。 古雪对父母竭尽孝敬。

嘉庆十一年(1806),父病急,赴苏州,亲侍汤药。对在川慈母,时刻思念,“上祝期颐寿,下祝餐饭加”。嘉庆十九年,闻母病,急偕夫返川。母患眼疾,视物朦胧,古雪朝夕侍奉,精心护理,使母双目复明。古雪怜孤恤贫,居杭高士坊,邻女李枝蓉,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古雪随时照顾,并为择婿遣嫁,赠以陪奁。嘉庆二十年,赴蓉城过武连驿(今剑阁武连),见道上饥民,深表同情,解囊周恤。古雪厚待下人,婢女赵红梅死后葬于九曲坡,古雪为红梅修墓立碑,亲撰墓联“人生有死君偏惨,异地拾魂我更悲”。 嘉庆二十二年(1817),古雪病逝于遂宁(今遂宁县),年仅45岁。其侄杨世焘,将浙本《古雪诗钞》、《古雪词钞》、《古雪续钞》缉成《古雪集》,诗448首,词32阙,于旺苍九曲坡刊印,部分诗词收入嘉庆《四川通志》,古雪名列《清代女词人》一书,今遂宁文化馆犹存其全集。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