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大山里的信宜人,在欢度春节时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信宜人度春节的准备工作,是从农历腊月下旬开始的,人们首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大搞清洁,干干净净迎新年。
“除夕”是合家团圆的好日子,人们吃一年中最丰盛的团圆饭。建国前,吃团圆饭是中等以上人家快乐事,穷人是躲债在外,难度年关的。信宜有十多万人侨居海外,大多是因为生活所逼才浪迹天涯。那时,侨属中流传这样一首民歌:“拍下心头喊呀天,不见我夫回过年,猪肉无斤鸡无只,门口无张‘利市钱’。”现在,这样的歌声听不到了,丰盛的团圆饭还一定要有剩余,菜式一定要有鱼,表示年年有丰余的意思。吃过团圆饭,就要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除夕”之夜是要守岁的,家里每间房子都要点上油灯,让光明送走黑暗,迎接幸福的未来。一家人团坐在一起,老人们讲述着“老鼠嫁女”、“人熊外婆”之类的故事,直到“交年”燃放爆竹。现在,“守岁”不那么严格了。城镇农村大部分人家电灯代替油灯,灯火切夜通明,春节凌晨一到,就到处是耀眼的烟花和震耳的炮竹声了。
春节第一件事是开年,办过开年的仪式,孩子们就给长辈拜年,做长辈的就要给孩子“贺岁钱”,又叫“红包”,祝贺孩子们又长多了一岁。人们这天见面总要互道“恭喜”,预祝新的一年万事如意,顺顺利利。春节这天,山里人不杀牲的,男人们忙于挥笔写喜联,放烟花爆竹。妇女们却特别忙,她们除了炸煎堆、角子之类,还要包传统的粽子。春节包粽是很有特色的,这种粽子长约1尺,大如手臂,专门给老人包的祝寿粽子竟长达二三尺,大如拳头,几个人才能吃一只。粽子要用纯正糯米,馅是猪鸡肉、虾米、花生、芝麻之类,有甜的、咸的和加碱的“灰水粽”,味道各异,十分可口。
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就开始探亲访友,直到正月十五过了元宵节,春节的活动就基本结束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