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风俗

家乡区县: 江西省信丰县

江西省信丰县安西镇有独特而淳朴的风情习俗, 安西人重人情,把请“老爷会”作为亲朋好友礼尚往来、沟通交流的一种特有方式来操办。。 去了江西省信丰县安西镇,就知道那里的村落按当地风景名胜、古迹所在地划分为上堡、中堡和下堡。靠近有“小庐山瀑布”之称的河连山“老狮喷水”瀑布的那方村落叫上堡;毗邻四季清泉不绝、水温均衡不变的“热水湖”温泉的那方村落叫中堡;相传仙人下凡在一处山石里踩下足印的“仙人足石”下的那方村落叫下堡。秋收后,信丰人要举行庆祝丰收的活动,叫「朝九皇」,县志也有记载:每年八、九月,谷熟之时, 家家举庆,俗称康王老爷,年年老爷过会 神采奕奕,神光普照,各村舍定日例序做老爷会,下堡祀奉康王庙有八百多年。

江西省信丰县文化馆的罗胜玉说:

“安西三堡人具有独特而淳朴的风情习俗。千百年来,老表们在日常生活、红白喜事中,宴请亲朋好友叫请'老爷会'每年八、九月份,尤其中秋前后10天农事稍闲时,老表们轮流在午时摆开的'老爷会'。'老爷会’是上古沿袭下来的乡风民俗,至今不衰,形成别具一格的赣南客家风俗小岛。”

安西人重人情。“老爷会”以屋场选择日子轮流举办,八月初一从上堡开始,到九月中旬下堡结束各家宴请。有句古话说:“人情到,禾种粜”,就是说手头上再紧张,到了这个季节,也要“打肿脸来充胖子”风光一下。哪家轮到请“老爷会”的前一个星期左右,主人就会传口信或写请帖邀请,被邀的客人不能推托,否则就会认为是“失信”、“吃帖”而从此断绝交往。

“老爷会”那天,村民一大早,便成群结对敲锣打鼓“噼里啪啦”地鸣放鞭炮,到一个叫海螺寨的宗教寺庙去杀鸡宰猪祭拜,然后把寺庙的香火引回家,放在家中的厨房里,以示“人丁兴旺、代代相传、吉祥如意”。

江西省信丰县文化馆的罗胜玉说:

“这种‘老爷会’以‘吃'会客,素菜较为丰富,有木耳、香菇、笋干、板栗、松子等,均取自于自留地的菜地或山里采集,荤菜大凡有山鸡、水鸭、野猪、泥鳅、黄鳝等,汇集成每桌丰盛的’九菜一汤'。”

炒菜是主妇们的“拿手戏”,要让男人们吃出气氛、品出情调,可谓是主妇们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爷“赴宴,一般会带些水果、鸡蛋、饼干之类的”手信“前往,一进屋,对主人一番亲热的称呼后,主人笑嘻嘻地泡上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桌上放有花生、瓜子、南瓜条、芝麻酥、桔子饼、炸粉皮等香喷喷、咸津津的食物,桌上放着一根约2寸长的细小竹签,以便”老爷们“品尝。

江西省信丰县文化馆的罗胜玉说:“陆续前来的'老爷‘们坐定下来,各人打开话匣,喝着茶,品尝着花生、瓜子、南瓜条、芝麻酥、桔子饼、炸粉皮等香喷喷的食物,议论各家农作物的种植、收成,销售等。然后话题便展开来,大凡农家耕种饲养、山林养护、衣食住行、子女婆媳、计划生育、彩票中奖、发家致富的信息等话题,无所不谈。”

有女”老爷“在时,气氛就更加浓烈了。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免不了出现一些说东家长道西家短的”长舌妇“,但着墨不多,客家人男女之间总的来说还封建的,往往是点到为止,见好就收。他们为了活跃气氛,也争相讲些笑话,诸如:男人们上山砍柴,把木柴扔到山脚下时,为了让山下妇女们注意安全,男人们往往会用当地方言大喊:”下面有没有人呀,我们在上面发烧了!“孰不知,上堡人把”柴“叫做”烧“,在座的下堡人听了笑脱了牙齿。下堡人也会回敬一个”暂时认蚊格“的段子,说的是以前一个私塾老师教学生,对看图识字下面的”蝙蝠“自己认不出,学生问他怎么念,他觉得像一只大蚊子,就干脆教学生用土话念”蚊格“。后来,这小段子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一则笑话。

”老爷会“里也会出现少数孤寡老人行乞,主人会很大方地施舍。他们认为对这些弱势老人施舍是种福气。村上一些有吃奶小孩不好带的母亲,会把行乞食物买来喂给小孩吃,并写上数十张”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行人看上一百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红纸条,请孤寡老人四处张贴。他们信奉这样做,小孩子夜间就不会惊叫啼哭,长大后就会免去许多灾难。

老爷会”氛围最浓的时刻莫过于猜拳行令了,他们叫“划拳”,男男女女都可以一齐上阵。不管年纪大小,最后划输者以后见面打招呼时就要称赢者为“师傅”,直到下次赢了对方为止,这个敬称才可“改朝换代”。

猜拳之余,在座中的活跃分子又念起了当地的打油诗:“八月十五月光圆,看着日子车车过,请得客来兜里空,出门寻钱禾苗黄……”这时,“老爷会”接近尾声,“老爷”们沾着一身欢乐,心田暖暖的,人生不痛快的事也便解脱了,向主人道一声“多谢了”,于是主人点上一挂鞭炮,双手作揖欢送客人出门说:“下回再来!”“老爷会”也就尽兴云散了。

艳阳天1517(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