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洞头人多以捕鱼为生,每次出海总要“逗留”两三个月,食物大多只有鱼。除了捕鱼外,其他时间就闲得慌,这时,大人就会摆弄那些吃剩的鱼骨头,一会儿工夫,就“变出”了一只飞鸟;又一会儿工夫,又“变出”了一只螳螂……出海回来后,大人便会把这些鱼骨头做成的飞鸟等,送给小孩们当礼物,小孩们都很喜爱。时光流逝,如今的小孩玩具很多,这样的鱼骨“飞鸟”、“螳螂”,渐渐被人遗忘,制作技艺几近失传。
宋其云是洞头霓屿乡桐岙村的老村民,更是如今村里还记得这“手艺”的几位老者中的一员,今年已82岁高龄。首先,取一条鲜鸡工鱼,晾干后将鱼尾用刀切下一段,然后切下鱼胸骨,鱼胸骨部分要连着一对鱼胸鳍。然后将切下来的鱼胸骨及鱼胸鳍、鱼胸须部分整个翻过来,把对称两块胸骨捏在一起,做出“飞鸟”的头和嘴的形状。再把鸡工鱼尾巴的部分与“飞鸟”的身子拼插在一起,用细绳捆牢,“飞鸟”的头、嘴、翅、脚、爪就都出来了。最后将“飞鸟”两翅伸展开,用细线固定,在“飞鸟”背上找准平衡点用细线系上,这样“飞鸟”便制作完毕。这样做出来的“飞鸟”,果真栩栩如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