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看过《围城》的人一定不会对钱钟书感到陌生,因为他就是《围城》的作者;钱老先生就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无锡,这座鱼米之乡,可谓是人杰地灵,曾养育了很多历史名人,钱钟书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1910年,钱钟书先生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由于其伯父膝下无子,按照惯例,钱钟书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伯父。在钱钟书满一周岁“抓周”时抓了书,因此取名钟书。钱钟书先生少年时期就展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天赋,1929年,十九岁的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他的数学仅得了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他入学时便许下鸿鹄大志,即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园,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是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可能正是因为博览群书的原因,他还在大学期间就建立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知识结构正式形成,因其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作特殊的学生。同样是因为他的才情和恃才傲物的“狂”吸引了杨绛的目光,据说两人一见如故,谈起家乡,谈起文学,兴致大增,谈起来才发觉两个人确实是挺有缘份的。
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到钱钟书家去过,虽然未见到钱钟书,但现在却又这么巧合地续上“前缘”,这不能不令人相信缘份!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又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都被前辈大教育家张謇誉为“江南才子”,都是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真所谓“门当户对,珠联璧合”。当然最大的缘份还在于他们两人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
后来钱钟书便携夫人杨绛留学英国,后又回国在清华任教,兢兢业业做学问,著作等生,给后辈们留下了众多宝贵著作如:《围城》《管锥编》《谈艺录》《也是集》《七缀集》等。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钱钟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被誉为是“博学鸿儒”、“文化昆仑”。钱钟书还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钱氏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
如果你想缅怀一下这位文学大师,你可以去钱钟书故居进行参观,就在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30号、32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钱钟书老先生的一生,忠于学术的一生,严谨治学的一生、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太多人追思!!!
关于·About
能力秀主页地址:http://www.wm23.cn/yxsynocol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05854903.html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3789435964
新浪主页:http://weibo.com/synocol/home?topnav=1&wvr=6
能力秀互粉学习交流Q群:22407049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