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流传的民俗风情

家乡区县: 邢台市南和县

各地民风不同,习俗也有所不同,差不多都是大同小异吧。
对于小孩子来说就是。年前先给孩子买新衣服,个个都穿的漂漂亮亮的,然后过年时,可以有烟花和鞭炮玩。早先孩子是只有在燃过碎鞭炮里挑拣那些没燃的零碎的点燃着玩的,现在经济条件好多了,家里父母都是特意给孩子买点花样的烟火,让孩子们自己玩。
大年三十时,孩子们穿着漂亮的新衣裳,就这么跟小伙伴们来回的跑着,闹着,玩着,
大年初一的时候,孩子们会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大辈分的本家那儿拜年(我们老家现在还是行跪拜的礼节),顺便收下叔叔、大伯们给的压岁钱。
大年初二是,孩子们就跟着父母一起去姥姥家了,然后又开始收姨妈,舅舅、姥姥等人的压岁钱了,在跟着哥哥弟弟们一起冲向小卖部,买鞭炮啊、塑料枪啊、好吃的东东。。。。开心的孩子们啊!
孩子们说完了再说大人们吧,大人们的事就多了,多的我都怕我想不全。
第一项吧叠金元宝。会用买来的金黄的纸来叠元宝(还有把普通黄纸浆糊直接粘的,不过没有叠的金元宝好看)。再把叠好的元宝一个个用线穿起来,挂好,等到三十晚上时点燃一部分和大年初一去庙里烧(上)香时在燃烧剩下的那一部分。
第二项,贴神像。就是把家里请的神像(老家不让说买都是说请)都各归其位的贴好。有天地之位的像贴到院里北墙,面向南。有南海观音,��南墙,面北。还有文曲星(文官),保家里孩子读书好的,还有仓官贴面缸上。还有灶爷贴厨房,还有祖宗之位贴家里门后位置,还配上副对联呢,还有车神,我家是贴到拖拉机上,车神还是副对联呢:有简单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横批出入平安,也有复杂的,我就记不起来了。守大门的贴门神。很多位神仙呢,记不全啦。
第三项,装香炉。各路神像前都要放上香炉,里面盛满沙子,方便插香上香(香燃完后及时更换新的)。从三十晚上开始香炉里就要开始是用来,尤其大年初一一定要换新的。一般弄沙子装香炉都是我的活儿
第四项,蒸馒头。就单说我家吧,就有好几样,花卷馒头(有的卷葱花,有的卷调料,还有的就直接撒油)、糖三角(红糖加一点面粉,可以防止红糖流出来)、圆满头(就是上面是圆形,下面还有底座儿,有大小之分,大个儿的用来供神的,小个儿的自己吃)、枣馒头(里面放上煮熟的枣、黄豆之类的或者红豆沙等,揉成带底座儿的圆形)、枣花馒头(就是在圆形的馒头订上,放上用面做的带花样的叶子,再在叶子上插上红枣,这是专门供神用的),菜包(就是擀成巴掌大的面皮儿,里面放上菜馅,在包出很多的褶子,拧紧了要不易破)、粘窝头(用黄小米面和上枣、黄豆,做的窝头状的年糕,里面加红糖或者白糖,蒸熟了会很黏),卷正(需要用两根筷子协助,从两头儿向中间卷,蒸熟后切成小份,供神专用)小馒头也是供神用的,还有方形馒头自己吃的,我妈还每年都会给捏个小肥猪,用小黑豆做眼睛。其他的我就想不起来了!
第五项:做鱼。有炸带鱼,有炸小黄花鱼的,我们家都是炖鲅鱼,老妈、老爸都会再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炖,直到大年初一早上,刚好炖好,连鱼刺都是酥的,我舅舅、小姨来每次都要吃鱼。
(其实还有件很残忍的事就是,每次给鱼开膛破肚都是我和老爸两人干,但是父女俩却很开心的)。
第六项:凉拌藕。这是我和老妈负责的,藕洗净刮皮儿,花生豆、黄豆、芹菜(去叶切段)都煮熟,再加调料凉拌。
第七项 :腌豆腐。先把豆腐切成片,然后用油煎一下,再放在灌里或盆里,每放一层豆腐就撒一层盐。吃时拌上葱花,就着玉米粥,很爽口的。
第八项贴春联和花纸儿。每个横批上都得贴,中间是大号花纸儿,两侧是中号花纸儿。各路神像前也都必须贴花纸儿的。大门口正前方还得贴个:出门见喜的联。
最后一项:包饺子。饺子要赶在三十晚上包,边包饺子边看春晚,包好,饺子一出锅就要放鞭炮,于是这开始过年了,然后赶紧收拾自己,洗头发啊,换新衣服啊,弄好之后,休息会儿,准备第二天的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大人们先起早拜年,拜完年就朋友们凑一起唠嗑,打麻将,玩扑克,我们家风气还不错,不怎么赌博,都是5毛一块的的自己家人玩个热闹!
大年初一有些禁忌:
第一,不准倒垃圾,这样家财不外流
第二,不准走近亲的亲戚,可以去邻居朋友家玩
第三,不准碰针线
第四, 不能碰瓜之类的东西,比如冬瓜、北瓜,南瓜。。。
最后就是,不准在正月里剪头发,说是正月剪头(发)妨舅舅,就是对舅舅不好。
倾城的老家习俗很繁琐,但是倾城把能记住的都给大家说了。大家要多顶倾城,多顶倾城的老家南和——“傻根”王宝强出生的地方!

焦育环(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