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联诗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曾是晚晴秀才。她毕业于岳池县女师,在1923年与共产党员廖玉璧结婚后,一同去南京在东南大学求学,并参加了“五卅运动”。后随廖玉璧返乡参加革命武装斗争,在廖玉璧牺牲之后,陈联诗带着孩子闹革命,在华蓥山一带带领革命战士进行游击作战,“双枪老太婆”威名传遍西南诸省。 解放后,陈联诗命运多舛,她任重庆市妇联生产部副部长期间,因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和一批老党员一起被强行“劝退出党”。1960年7月21日,陈联诗让人代她写下了最后一份“入党申请书”,即第42份入党申请书。第二天,她在安静的蝉鸣中,乘鹤远去。1982年8月16日,《重庆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一篇重要文章中郑重宣布:为地下党老党员陈联诗同志平反,并恢复党籍。此时离她“退党”的时间,整整30年零两个月。 陈联诗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不久后,她被母亲送到县城的舅舅家,和几个表姐妹一起读书。虽然一直受到正统教育,但在童年时代,陈联诗叛逆、独立的个性就已经显现出来。多次剪断缠足布,后又自作主张与出身农家的廖玉璧恋爱并结婚。
1924年廖玉璧考入南京东南大学体育系学习,“五卅”惨案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后,成立了“川北民军”,经过与军阀的几次作战,队伍被打散。1926年,“川北民军”的200多人随廖玉璧上了华蓥山,成为此后华蓥山游击队的骨干力量。
当年,游击队在山上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给养和弹药严重短缺,廖玉璧通过重庆的关系,买到了一批弹药。陈联诗主动提出去重庆取回这批子弹。就这样,这位从没有拿过枪的大小姐,穿一件团花缎子短袄,带着丈夫的德国造驳壳枪,和几个战士一起下山了。
几天后,装好1.5万发子弹,陈联诗开始往回走。不想,却出了意外。这天,天刚亮,路边窜出两个士兵朝她吼道:“什么人?”随即一个士兵便走到陈联诗面前,上下打量后,说道:“乡下女人?我看比城里的少奶奶还嫩气呢!” 生性刚烈的陈联诗哪里受得这样的气,她撩起衣襟,扬手就是一枪。但由于忘了开保险,枪连响都没响。发现这一点后,陈联诗立刻用拇指往上一顶,抠动了扳机。这次,枪是响了,但后挫力震得陈联诗手臂一麻。这是陈联诗第一次开枪时间是1926年。那时她还是大家闺秀的俏丽模样,离小说里那个百发百中的女英雄,还有很远的距离。她甚至在回忆录里说:“我不喜欢枪,不喜欢枪的冰冷,不喜欢黑洞洞的枪口„„”
这次尴尬的经历后,陈联诗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彻底促使她开始疯狂地练枪。“先练右手,后来又练左手,练得手臂肿了又消,消了又肿,终于拿着枪不抖了”。 1935年5月21日,廖玉璧被杨森诱捕并最终就义。廖玉璧牺牲后,陈联诗赶回华蓥山,忍受着失去爱人的的悲痛,安慰着游击队员们。此刻,队员们士气低落,人心离散。带着两个没有父亲的孩子,陈联诗斩香发誓:要继承廖玉璧的遗志,孤儿寡母闹革命,永远不再嫁人。1936年,陈联诗在通远门的一个茶馆里,秘密受到上级指示到苏联去学军事。陈联诗刚出发不久,就在万县以“涉嫌贩卖鸦片”的罪名被捕。15个月之后,由于没有掌握任何证据,陈联诗被无罪释放。这一年,陈联诗37岁。抗战开始国共二次合作,被调做统战工作。
重庆解放后,陈联诗被分配到重庆市妇联工作,任生产部副部长。但由于合资办农场的事情,陈联诗的境遇也开始发生变化。重庆市委正式布置了农村的减租、退押和反恶霸斗争。一天,十几个农民兄弟拿着市里农民协会的介绍信找到了妇联,要找生产部的陈部长,说是他们村里的一个地主在“减租退押”的时候声明自己的土地已经捐给妇联办农场了,他们来查看是不是地主在逃避运动,耍花招。陈联诗当场向农民弟兄们承认了这件事情。事情闹大了,而且性质也起了变化:由“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可能影响党的威信”,一下子升级为“帮助地主逃避减租退押”。陈联诗的处境一下子就起了戏剧性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里,妇联开了多次大大小小的会议,对陈联诗进行“批评帮助”,为了证明她的政策水平真的像领导同志所说的那样低,平时那些很敬重她的年轻同事们搜肠刮肚,“检举”出她的许多不合乎党性原则的举动。最终,在不退党就将被开除出党的逼迫之下,陈联诗最终“退党”。
这一天是1952年6月16日。后来知道:如果她坚持不写这份“退党申请书”,她不但会在大会上被正式宣布开除党籍,永远不许重新入党,还会被开除公职,不予安排工作。于是,所有的功劳都没有了,所有的牺牲都一笔勾销。 1953年春天,陈联诗到了重庆市民政局位于郊区小南海的一个妇女教养院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党组织曾答应她重新入党。但“三反五反”运动开始后,陈联诗被关进了黑屋,并被妇联扫地出门。1960年7月21日,陈联诗让人代她写下了最后一份入党申请书,即第42份入党申请书。第二天,她在安静的蝉鸣中,乘鹤远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