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20%,与美国相当,但却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改革”口号已喊了很多年,但事实上并未有太多的动作。面对即将释放的政策红利,长期来看,《中国制造2025》影响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但只有进入高端制造业的企业才有机会,因此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向高效的高科技生产模式转型。
《中国制造2025》无疑会激发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市场想象空间,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应该把“改革”与“政策红利”划等号,而是应该从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着手,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切换至高效的高科技生产模式。
互粉互顶互评论http://www.wm23.cn/yingbao
互送五颗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04955239.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3878546325_0_1.html
上一篇“郑青山老人的“蛋雕”事业”http://www.wutongzi.com/a/262044.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