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火烧是源于威县的一种特色的面食,其前身为“胡饼”,就是现在的烧饼。早在唐朝就有记载说:“胡饼为胡食,自西域传入。”由此可知,胡饼是伴随着西域客商,沿着“丝绸之路”传至山西的。明朝永乐年间,随着山西移民的迁入,原由西域传到山西的以吊炉打胡饼的手艺也自然传到威县一带。 勤劳智慧的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的工艺,以威县的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制了风味独特的“火烧”。和面、抻条、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烘烤时,用木炭作底火,要柴硬火温;用火有讲究,须外高内低;生坯置炉内,需经四翻七转。制成后,形似牛舌,故名“牛舌火烧”,又称“火烧”。其特点:色泽焦黄,外酥内软,内瓤层次分明,咸甜可口,风味独特。至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
清代文人笔记中曾记载:“洺阳有吊炉火烧,状如牛舌,其味类饼而酥,临清徽商喜食之,谓之‘洺阳一绝’,”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和生活需求的改变,威县火烧又推出油酥火烧、糖火烧、馅火烧等新品种,是威县人民招待宾朋的首选主食。2008年,中央领导来邢台威县调研时,特意品尝了威县火烧,并大加赞赏。现在,威县人民已把“火烧”生意做到了西安、郑州、济南、石家庄等地,深爱消费者喜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