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惠州人又叫糍粄、捏糍、逆糍,是惠州乡下人与城里人都喜欢吃的一种茶果。用糯米包裹着花生末、白糖、芝麻的白色糍粑,一个个圆滚滚,软黏可口,韧劲十足。
惠州有句流传很广的俗语: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十月初一,糍粑热得烫手)。相传,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的生日,惠州人称为“牛神诞”,此时已是农闲季节,为了慰劳家里耕牛终年劳役之苦,每逢十月朝那天,惠州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糍粑。糍粑做好以后,首先用生菜叶包几只,喂家中的大小耕牛,既是慰劳他们一年的辛苦劳作,也是庆祝他们的生日。待耕牛吃过后,全家老少才围坐在一起品尝糍粑、庆祝丰收。这种风俗习惯渐渐传到城里,每到十月朝,城里居民仿效农村习俗,自己动手做糍粑。就连《惠州志》也有记载:“十月朝,城中作粉食荐祖,乡落以粉食挂牛角以报其劳。”里面所指的“粉食”,即糍粑。
当然,同样是糍粑,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也就给予不同的名字。在惠州,客家人喜欢叫糍粑,惠州人更喜欢叫逆糍。有种不同的说法,说逆糍和糍粑是两种形相似吃法却不一的茶果。都用糯米捏成,糍粑是把馅料包在里边,逆糍是洒上馅料直接吃。但是,不管怎样,如果把二者形容成人,糍粑与逆糍是一个人也好,是双胞胎也好,都是惠州人最爱的茶果之一。
十月朝,做糍粑。这流传于惠州城乡的风俗和茶果,并没有随着生活的改变和时代的变迁而式微。在乡间,只要是农历十月初一,必定有乡民会做糍粑,全家老少一定都要吃;在城里老街旧巷,小小茶果店里捏出的糍粑,却是最受欢迎,常常供不应求。甚至,随着糍粑美名外传,广州深圳东莞的驴友们,常常会嗅寻到惠州老街巷里,专门来一尝美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