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朝阳宫(一)

家乡区县: 湖北省竹溪县

朝阳宫遗址全景图很长时间以来,竹溪县丰溪镇朝阳宫的故事一直在耳边回荡:悬空的宫殿,阴森的洞穴,漫山的烈火,原始的屠杀……这常常使人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为了解朝阳宫数百年来的血雨腥风,有人专门查阅了大量史料,并采访了出生在朝阳宫、10岁以前长期居住在朝阳宫的贺氏末代宫主、76岁的本地居民贺敬修老人,试图还原朝阳宫几百年的历史。

朝阳宫遗址全景图

 

洞内隐蔽的观察哨口

悬崖峭壁上创建朝阳宫城堡

800年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他的后裔们统治了华夏中国,并纵横驰骋欧亚大陆。因武陵泗水古镇(即竹溪县丰溪镇)地处鄂川陕三省交界,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致使蒙古的铁蹄很少光顾于此,大山掩隐的泗水镇偏安一隅。是时,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小镇渐渐发达了一个家族——贺氏家族。

贺氏祖居泗水,以农耕和商贸为业。因颇善于经营,慢慢有了良田千顷,山林数十万亩,黄金白银百万两。贺氏家族在泗水镇有八进八出天井院几百间房屋,家族人丁300余口,并养着家丁、壮汉60余人,长工、佃户1000余人。偌大的家产,使贺氏家族的名声响彻毗邻三省。

赫赫名声,使主事当家的贺大老爷昼夜不安,既唯恐蒙古铁蹄踏平了百年家族基业,又害怕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洗劫了万贯家财。他苦思冥想,决定创建一座能防能守的城堡,来保护“家族王国”的人员及财产安全。

在贺家的山林中,离泗水镇西南方10公里的山上有个叫朝阳洞的地方。这里山下是大片原始森林和耕地,半山腰处骤然悬崖耸立,拔地而起百米有余。在这陡峭的山体上,天然生成48个溶洞。这些溶洞形态各异:有的是孤洞,有的洞洞相连;有的深入山底,有的斜上山顶;有的一径到底,有的有多个支洞出口;有的干燥无水,有的洞内有潺潺流水的暗河;有的洞口在山根处,有的洞口在几十、上百米的峭壁上;有的洞内常年吸风人难伫立,有的洞内夏季结冰;有的洞内可容纳千人聚会,有的洞内只能单人爬进爬出……48个朝阳洞,构成了一个千奇百怪的山体内迷宫。

探明朝阳洞后,贺家大老爷立即请来工匠百人,加上本家长工、佃户近千个劳力,历时三年,建成了朝阳宫城堡。朝阳宫依山而建,顺着山势东西宽1.5公里,南北纵向高度约500米 (海拔1100—1600米),城堡以南建有两道护堡城墙。第一道1.5公里城墙内,有茅房、石板屋千余间,供贺家长工、佃户居住。第二道1.5公里城墙建立在峭壁的山根前,城墙内依壁建有吊脚楼百余间,吊脚楼最高可达四层楼高。石壁上凿孔建有木质栈道数公里,连接悬崖各个溶洞。城墙内石板铺路长1.5公里,宽2米有余,可行车马、花轿,当时命名半边街。半边街内的楼、洞归贺氏家族居住。两道城墙全由巨石垒立。

工程浩大、巍峨壮观的朝阳宫,在第一道城墙外建有方形碉楼,是朝阳宫前哨。城墙上布满滚木、巨石阵,用以狙击来犯之敌。第二道城墙上的关隘、垛口,设有弓箭等防御武器。在那临崖的要塞上,还设有暗哨、狙击位和绝命机关。朝阳宫第二道城墙内,建有学堂、兵工厂、厕所、闺房、正殿、兵营等功能齐备的各种设施。

创建朝阳宫之初,贺老爷命人分别在盐大路的洞宾口和马边河的百步梯前栽植三棵铁坚油杉树苗,标识已进入贺家产业范围。这三棵古树至今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经林业部门古树名木实地调查,确证树龄800年。特别是马边河百步梯前两棵胸径超过200公分的古树,被人们称之为“夫妻树”。

朝阳宫创建于元朝,又历经明清时期,虽屡次经历战乱、匪患,但朝阳宫安然无恙。贺氏家族将这宫堡别院作为自家的大本营,金银财宝藏匿密洞之中,粮食、药材、器物藏匿洞仓之里,老人孩子、太太小姐常年生活居住在朝阳宫内。他们有专职家丁、武师守宫保护,有私塾学堂上学读书。山下农户和盐道上过往的盐客们,常常能见到城墙内来去移动的轿顶;常常能见到城墙上太太、小姐们游玩时衣袂飘飘、柳摆花摇、风姿绰约的靓影。大小土匪、兵痞们常常面对财富和美色望宫兴叹,叹息无法掠劫得手。至清朝嘉庆年间,三省结合部兴起白莲教,官军屡次来剿,因粮草供应不足,终未得逞。后秘密将粮草事先囤积在朝阳宫中,才一举剿灭成功。

徐淑珍(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