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吃过肯德基的老北京或者墨西哥鸡肉卷的话,烙馍和那个饼倒有些相似,但口感和味道却大相径庭。有句戏词这样唱道:‚从北京到南京,中间隔个徐州城。徐州人爱吃‘烙馍馍’,那么地个狠劲咬,那也不嫌牙根疼。‛这是说烙馍确实是徐州所特有的,吃起来柔韧而筋骨,外人看嚼的这动作,还真有点‚望馍兴叹‛哪! 这烙馍是在象上海街头买煎饼果子的那种锅烙出来的,家乡叫这种锅为‚铁鏊子‛。但是面皮可不是煎饼果子那样舀一勺子稀不拉几的面糊往上摊的,而是把面和成做面条的那种面团,然后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半透明的面饼,大小和那锅面差不多。
然后把饼铺在热铁鏊上,待饼经加热后出现很多鼓鼓的气泡,就翻一个个,稍等片刻饼就熟了。要提的是,一定要烧柴火(如麦杆、木头片等)大火烧,让火舌舔着面饼,才能烧出烟熏火燎的特别味道。饼趁热吃松软可口,劲道富有韧性。
喝羊肉汤的时候,撕成片丢入汤内,待馍吸满汤后夹入嘴中,那种口感真是难以形容,只能说一个字——爽!不知盖过陕西的羊肉泡馍多少倍。然后把饼铺在热铁鏊上,待饼经加热后出现很多鼓鼓的气泡,就翻一个个,稍等片刻饼就熟了。要提的是,一定要烧柴火(如麦杆、木头片等)大火烧,让火舌舔着面饼,才能烧出烟熏火燎的特别味道。饼趁热吃松软可口,劲道富有韧性。喝羊肉汤的时候,撕成片丢入汤内,待馍吸满汤后夹入嘴中,那种口感真是难以形容,只能说一个字——爽!不知盖过陕西的羊肉泡馍多少倍。
祖治理大彭氏国有功,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让他上天成了神仙。有一天,彭祖
化装成一个老头,来到人间。这时有一家人正在吃饭,好客的主人让他一同吃。
这家人吃的是白单饼,也就是烙馍。彭祖吃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说:这烙饼
又香又耐嚼,真乃是人间佳品。‛走时又要了几张带回天宫,悄悄地分给天兵天
将品尝,大家非常爱吃,都说烙馍味美可口。大彭氏国的存在,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
另一个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传说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自琅琊(山东临沂)赴
会稽(浙江绍兴),在彭城(徐州)住了几天。一次王羲之在街头见到两位老妇
正在烙馍,一人一人以干脆轴(擀面杖)擀面,擀得又薄又圆,然后用擀轴挑至
烧热的铁鏊上面;另一人则用竹劈翻,反复数次,馍即熟,而后用竹劈把烙熟的
烙馍挑至身边的馍筐子。王羲之看着老妇娴熟的技术,赞叹不已,上前求教,两
老妇异口同声说:‚功到自然成。‛王羲之顿然大悟。这个故事好像有点夸张,
烙馍人人会弄,没那么麻烦的。不过话说回来,这烙馍还真是独此一处,别无分
支。在上海尝试用平底锅做过几次,却怎么也做不出那种特殊的口感和味道。
清代顺治年间,方文来徐州做客时,在其《北道行》中这样写到徐州的烙馍:白面调水烙为馍,黄黍杂豆炊为粥。北方最少是粳米,南人只好随风俗。‛从这可以看出,烙馍这种民间的面点食品不但历史悠久,并且久有名气。
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4111mj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