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萧县简介:
萧县别名龙城、画都,古为萧国都城,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东接徐州,南临淮北,北倚微山湖,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徐州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亦是一座快速崛起的现代化中等商贸旅游城市。
萧县“城形争南北诸朝,风气兼东西两楚”。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建城史。地处中原文化、东夷文化的交汇区,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故里,诞生了坠子戏、龙城画派。
萧县被称为国画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截至2015年有书画家4万余人,有省级以上美术家协会会员400余人,有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卓然、薜志耘、陈明新、郭公达等书画名人。
萧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中国曲艺之乡、省级文明城市、拥有4A级景区——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有“一孝、一画、一峪、一碗汤”四个旅游品牌。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素有“徐州西大门”之称,自东周建萧国,秦置萧县,是汉文化和孝善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故里,诞生了坠子戏、龙城画派。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葡萄之乡、省级文明城市,拥有4A级景区的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萧县旅游景点:
龙霄公园——萧城人民休闲、娱乐、纳凉、活动的最佳场所
梅村生态园——一个以山水著称的生态田园,经过7年的成长之后,不折不扣地成为一道亮丽的绿色生态景区
宿州圣泉寺——因寺旁有一泉曰“圣泉”而得名
萧县孔庙——又称圣庙、文庙、学宫,俗称黉学
皇藏峪——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
萧县特产及特色食品:
萧县白山羊——羊肉脂肪均匀,肉质细嫩,不膻不腥
铁路
铁路线有陇海线、符夹铁路、郑徐客运专线、萧淮客运联络线。规划建设徐州-萧县-淮北-宿州城际铁路。
火车站:萧县火车站,黄口火车站
高铁站:萧县北站
航空
萧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50公里,半小时可达。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温州、广州、厦门、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班,并开通徐州直达台北、泰国曼谷航班。
航运
连云港(距离200余公里)、万寨港(距离29公里)、微山湖港口(距离50公里),萧县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市内交通
外环
萧县境内共有国道线2条,省道线3条,国家高速2条。萧县外环于2014年10月10号已全线贯通,全长为28.547公里,东接龙凤大道,直线北上至芦屯造纸厂西折,跨岱河、新岱河,沿新岱河西侧南下至孟庄东转,下穿符夹铁路与毛郢孜煤矿铁路专用线平交,向北折至终点接301省道。
公交
萧县公交公司目前共有公交车58台,公交线路10条,2014年7月至今,已更新5台宇通牌8.2米长空调车,经营线路为13路。为适应萧县经济的日益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要求,县公交公司计划于2015年底再更新20台公交车,剩余的33台车将于2016年底更新完毕,更新后的车型均为宇通牌不低于8.2米长的空调车。
第一产业
萧县是全国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基地,和葡萄种植基地。农业主导产业有粮食、胡萝卜、葡萄、蔬菜、畜牧、林业、棉花等。2013年粮食总产100万吨,实现产值110亿元。连续三年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首次确定为省“肉羊养殖大县”。4个国家级标准化基地和养殖小区通过认定,新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创新试点县。2014年粮食总产110.7万吨,实现“十一连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新增合作组织550个、家庭农场172家,建成国家级果蔬标准示范区4个、省级2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皖王”商标为国家驰名商标,田润种植合作社入选全国示范社。实施森林增长工程3.2万亩,森林覆盖率34.9%。农机总动力158万千瓦,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小农水重点县获得批准,农田水利投入资金2.3亿元,新打修复机井875眼,疏浚治理大中沟91条。岱河上段和利民沟治理发挥作用,淮水北调工程完成征迁,闸河治理主体完工。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序推进,流转土地21万亩。
第二产业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现代萧县被授予“中国防腐蚀产业第一县”,是中国重要的防腐产业基地和防腐产品出口基地。萧县瓷质抛光地板砖被誉为“安徽第一砖”,获得“安徽瓷城”的称号,萧县是安徽最大的绿色皮革加工生产基地,合成革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建成。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6.4亿元,龙城镇和张庄寨镇评为省产业集群镇,省新农村电气化县顺利通过验收。201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3亿元,增长1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20%;首位产业发展较快,58家建材企业完成产值60亿元,增长35%,三年百亿元的目标,一年实现过半。规模企业总数180家,其中10亿元以上4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4个。企业效益持续提升,实现利润总额10.85亿元,增长14.3%。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实施工业项目123个,其中亿元以上25个
第三产业
2014年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皇藏峪列为国家级摄影创作基地,独家冠名2014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蔡洼景区征地拆迁全面启动,道路提升加快推进。龙城画派研究院成功挂牌,金寨文化获专家认可,第三次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书协会员新增4个。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建成交通商贸物流中心3个、物流站点4个。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担保公司为104家企业担保贷款8亿元;县农商行挂牌运营,清收不良贷款2.8亿元。
医疗卫生
萧县有萧县人民医院、萧县中医院、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萧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萧县妇幼保健站、萧县卫校、萧县红十字会办公室、萧县爱卫会办公室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有23所卫生院,相对独立的卫生预防保健所23所,686个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有人员231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2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612人,注册护士400余人,高级职称82人,中级职称421人,床位1000余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1.48人,每千人拥有床位0.81张,乡村医生1400余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健全。
文化事业
萧县实施书画田园普及、狮虎行动和英才激励三大艺术人才培养计划,积极筹备第五届书画艺术节,力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画展。保护历史古迹,弘扬传统文化,借助雨润集团画家村项目建设,出台配套政策,规范书画市场,推动萧县文化发展繁荣。积极实施旅游突破战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力争皇藏峪5A级景区创建成功,规划建设沈峪、永堌水库等周边景点,推进蔡洼二期工程,美化提升梅山生态,规划开发黄河故道综合整治项目,努力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大旅游格局。
地方节日
伏羊文化节
三伏天品食羊肉在萧县有着悠久历史,俗称伏羊肉,历史传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2000年夏季,萧县城南许堂五香羊头馆第一次打出萧县民间“伏羊文化节”的招牌,得到了其他一些羊肉餐馆的积极响应,一时间,所有的羊肉餐馆都川流不息、热闹异常。到2007年夏,萧县政府以官方的名义曾经举办一次“伏羊文化艺术节”,盛况空前,为萧县伏羊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书画艺术节
萧县书画艺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县参加县以上展览13000余人次,在市省和国家级报刊发表作品者1200多人次,在县内外举办书画展览570多次,其中包括省级展览40多次。影响较大的除宁沪穗蓉京等书画展览外,自1992年以来在县城接连举办的四届萧县书画艺术节轰动全国,书画之乡的很多作品已被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元首收藏。更有众多的书画精品被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和各省市收藏。农民书画院成为培养书画家的摇篮,萧县书画院已聚集1000多名,书画会员书画研究会会员200余人,其中有16名安徽省书画家协会会员。
这就是我的家乡萧县,我为我的家乡代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