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家乡区县: 广州市白云区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前身是禺北人民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伍观淇(伍观淇,字庸伯)先生而建的庸伯中学,1950年由番禺县接管并先后更名为禺北初级中学、番禺四中;1952年迁至现校址,1957年划归广州市郊区,更名为广州市郊区江村中学,隶属广州市郊区教育局,是全日制完全中学;1968年归由广州市教育局管理,正式命名为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1984年郊区(1987年改称白云区)政府把65中定为首先要办好的两所骨干学校之一,1995年4月被评为省一级中学,综合办学水平逐年稳步持续上升,更是取得跨越式的进步,实现了农村普通高中——白云区骨干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的三级跨越。1999年至2006年高考连续八年获得广州市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并有四年高考排名全市前十名。2001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广州市24所创办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之一。2007年12月又以优秀学校等级顺利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确认验收,2008年5月正式批准为第一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本身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促进学生成才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实践“成才教育”模式的成功做法是:精心抓好起始年级、认真抓好中继年级,下足功夫抓好毕业年级。对于起始年级,要求教师激励每一位学生追求成功;对于中继年级,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而不是被动应付的心态来看待成才;对于毕业年级,则鼓励学生达成个人成才计划,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毕业班教学计划。学校大力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学科特色,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总体特色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精讲勤练,立足基础;单元过关,全面提高。”各科组则根据本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进行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探讨,开设校本课程的研究,营造学科特色。随着教学特色的不断形成,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另外,学校意识到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成才教育”模式的德育模式是强调德育的开放性,学校建立了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党团员、级组长、班主任队伍的育人功能,致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强调实效性并改革德育内容,向学生活动要质量,在学校德育中形成常规,着重培养学生的五种精神(自觉、主动、负责、团队、敬业),五种意识(参与、创新、合作、竞争、搞挫)、五种能力(适应、自制、交往、协调、选择),五种作风(务实、谦虚、严谨、惜时、守信)。

      经过几年的艰苦实践,不断完善,取得了大面积成才的办学效果。在提高教育质量,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人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9年高考开创新局面,毕业班工作获广州市一等奖,2000年再次获一等奖,排名全市第三,一对孪生兄弟考上清华大学,升学率高达98.7%,实现了高考直通车工程,2001年再创新高,有246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占全区录取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并出了一个语文全省状元,连续第三次获得高考毕业班工作广州市一等奖,排名全市第九,实现区“三连冠”。2002年高考高分数段人数取得了新的突破,83人被重点院校录取,287人录取到本科以上院校,占全区的三分之一;数学科更是独树一帜,超市B组平均23.61分,超C组平均49.52分,列C组第一,全区第一;继续获得广州市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排名全市第七位,此后连年教学均为硕果累累,进一步验证了“成才教育”模式的优越性。近两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市级奖励232人次,省级奖励92人次,国家级奖励24人次,尤其是无线电测向小组分获省、市团体第一名,全国团体第二名,获得一个全国冠军,两个全国亚军,学校现有国家一级运动员35人,国家二级运动员68人。

H-June(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