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金银丝面

家乡区县: 曲靖市麒麟区

手工金银丝面堪称“曲靖一绝”,绝在手工精致,细如针丝;绝在着水既软,均匀剔透;绝在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名气最大的要数吉祥斋生产的手工“银丝面”。据说清光绪年间就开始生产,至今有100多年的工艺水准了。
此面经手工和面,盘条上杆,发面,再手工拉长,成丝等几十道手工精制而成,制作时最讲究拉力适中,太细不利于包装转运,太粗不利于蒸煮咀嚼。因用面色泽有别,拉出来的面偏黄称“金丝”,偏白称“银丝”,配料有精制小麦粉、土鸡蛋、水、食用盐等。此面奇在条如细丝,入锅既软,食之柔滑、劲道爽口,营养丰富,方便快捷,很适合现代人追求方便、求快节时的需要。
想吃时,将本品按水面10:1比例投入沸水中,用筷子稍拌,用强火煮1分钟左右,可加入适量冷水,改用中火煮至面条口感适度时捞出。食用以清淡为主,可加入适量鸡汤或排骨汤,再撒入少量葱花即可。煮后不断碎,搁置昼夜不浓汤,味香纯正,细腻爽口。另外还可以将面条煮至六成熟捞起,并用冷水冲凉后,加入调料煎炒干吃。
曲靖的“手工鸡蛋面”作为曲靖本地特产是久负盛名的,创于清代光绪年间,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年历史。在曲靖历史上,最早的面条系手工拉制(俗称“扯挂面”),其种类有碱水面(以碱入面制成)、盐水面(以盐入面制成)、手工鸡蛋面、鸽蛋面等多种。制作手工鸡蛋面工艺非常精细,每年端午节前后新麦上场时,要选用本地越州、前北山、姜家巷、寥廓山脚等地的地麦,经过漂洗、风干、筛选、石磨碾磨(用石磨碾出的面粉因不受高温,面粉不变质、纤维长),每十一斤小麦只精选七斤面粉,加入鸡蛋、盐、油等配料,再经过饱和、上架、手工拉制、干燥等工序才能成面。每次使用面粉到制作成面条时,周期为2—3天。清代光绪年间,曲靖西门街陈文焕以生产盐水面为主,在制作面条时加入鸡蛋,经刻苦摸索、反复试制,终于首创了名噪一时的“曲靖手工鸡蛋面”。以后又不断改进工艺和配方,继创了以蛋黄入面制成的“金丝鸡蛋面”(因制作出的面条颜色呈金黄色而得名)和以蛋白入面制成的“银丝鸡蛋面”(因制作出的面条颜色呈银白色而得名)两个品种。陈文焕于民国初年(1912年),在曲靖土主街开设手工制面铺“美香斋”,一家四人专营手工鸡蛋面。此后,陈文焕将此独创技艺在家庭及亲友间广泛传授,因此,手工制作鸡蛋面的工艺在曲靖逐步传开。民国年间,曲靖的“手工鸡蛋面” 进入一个兴盛时期,店铺先后有:西门街陈吉显开设的“吉祥斋”、陈德显的“致祥斋”;南门街尹开国的“盛兴斋”、向龙光的“云龙斋”、向家斌的“祥盛斋”;酒行街何炳华开设的“华盛斋”(何系手工鸡蛋面第三代传人)等。
麒麟区粮油工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生产传统名特食品——“吉祥斋”“手工金、银丝面”的唯一厂家。该产品选用进口小麦及国产优质小麦精制面粉,添加鲜鸡蛋、矿泉水为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和色素,全部以手工制作,工艺独特,面粉不受高温、不变质,鸡蛋的营养成份不受损坏,产品具有质地细腻、爽口、营养丰富、色香味纯正、煮后不断碎、搁置昼夜不浓汤等特点,食用有利于身体健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haows123(2014-05-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