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是海南岛琼山县人,生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他40岁 中举,最初在福建做官,后升任浙江省
淳安县知县、嘉州通判等职,15 64年,海瑞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入朝为官,在任期间,大胆革除弊端, 惩办权奸,为民请命,平反冤狱,深得民心,但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当 时明世宗酒色朝政,只想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朝廷上下无人敢谏。海瑞 视死如归,自备棺木,上奏一本《治安疏》,结果锒铛入狱,世宗死后, 海瑞获释,官复原职。 1569年出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他秉公执法,打击贪官污吏,使骄奢淫逸之风大为收敛。但不 久受到奸佞排挤,被罢官还乡为民,在琼山老家闲居16年。 72岁时, 海瑞被明神宗起用,到南京为官。 1587年,海瑞在南京去世。
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同样也在官场上得罪了很多人。在南京当吏部尚书时就被民众称赞甚至拿他的画像当门神。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 “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入骨三分。
后人评价
海瑞一生刚直不阿,是杰出的政治家、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死后财物只有俸银8 两、旧袍数件,但却留下了“南包公”、“海青天”的美名。他的灵柩还乡启程那天,南京市民罢市数天来悼念他。 从被毁到修复一新 海瑞墓容颜印证沧桑巨变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在世时经历了两个“16年”。第一个“16年”是出仕当官的“16年”,第二个“16年”是罢官闲居的“16年”。300多年后,这位在琼山滨涯村(现海口市龙华区滨涯村)入土为安的清官又经历了一个“16年”。这第三个“16年”是海瑞墓从被毁到修
复的“16年”。因为多年从事文博工作的关系,我对这一段历史有真切的感受。
“文革”十年动乱开始的1966年,一大帮造反派到海瑞墓园破“四旧”,扒土掘坟。墓里只有几绺头发、几颗牙齿、几根残骨和几枚铜钱。那几枚铜钱一碰就碎作了粉状。那些头发、牙齿、残骨被放到一个盒子里游街示众,最后被焚烧扬灰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