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披阅有关文献古籍,发现当今一些石首地名存在口音讹传之误。在此,鄙人不妨一一列出,并求教于方家。
六虎山——应为麓湖山。清朝乾隆丙辰年《石首县志》(卷一)云:“麓湖山在县南四十里,山下(麓)有湖因名。”另外,当今也有人将此山称为“六湖山”、“鹿虎山”(1992年《华容县志》),均为“麓湖”之误。
伯牙口——应为北垭口。“垭口”是指两山之间可以通行的山口。现今调关镇伯牙口村、高家岭村境内(鹤子山、老虎山一带)有两个山口,分别与湖南华容县胜峰乡钢铁村、话岗村相通,其北面的山口自古以来称为“北垭口”(也有人称为“北岸口“”),南面的山口称为“南垭口”(也有人称为“南岸口”)。此外,当今还有人有时将“北垭口”写成“北哑口”,“南垭口”写成“南哑口”,这里的“哑”系“垭”字之误。
白洋林——应为白杨林。据清朝乾隆丙辰年《石首县志》(卷一)记载,现今桃花山镇望夫山村、白洋林村一带,自古有一湖泊名“白杨湖”,湖畔曾生长有茂密的白杨树林,后来人们将上述白杨树生长的地方称为“白杨林”。
白洋湖——应为白杨湖,参见上述。
湘尤湖(湘洋湖)——应为湘阳湖。乾隆丙辰年《石首县志》上有确切图示。据华容《刘氏家谱》记载:(石首)牛角、湘阳二湖(在今调关镇南部),系明朝武宗皇帝御赐给朝廷重臣(兵部尚书)刘大夏的膳田湖(告老回乡后供其生活所需)。其家谱上明确标志的是“湘阳湖”。
童子岗——应为桐梓岗。乾隆丙辰年《石首县志》的疆域图上,明确标明上津湖畔的一块岗地为“桐梓岗”。相传此地曾栽种有大量油桐和梓树,故名。
梓楠堤——应为止澜堤。石首先民将今东升镇境内的一段古堤称为“止澜堤”(今有梓楠堤村),借以表达制服洪水,确保百姓安澜之愿望。
烈火山——应为列货山,相传古代有商人在此陈列、出售货物并形成了集贸点而得名(今东升镇境内)。民间亦有人将此山称呼为“列巴山”、“叶巴山”、“乔巴山”、“桥坝山”等。上个世纪70年代,湖北省工程地质大队(国家701地质队)在此勘探矿藏,首次在地质资料上使用“烈火山”名称,系工作人员口音讹传之误。
粟田湖——应为熟田湖。乾隆丙辰年《石首县志》(卷一)云:“熟田湖在县南十五里。”今绣林办事处粟田湖村之“粟”,系“熟”字之口音讹传。'
黄莲湖——应为黄田湖。乾隆丙辰年《石首县志》(卷一)云:“黄田湖在县东十里,黄金堤内,土多黄色,故名。”
白莲湖——应为白泥湖。乾隆丙辰年《石首县志》(卷一)云:“白泥湖在县东二十里,土色白,故名。”另据《袁氏家谱》记载,黄田、白泥二湖,系明朝世宗皇帝赏赐给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袁宗皋的膳田湖。:
宋湖——应为胜湖(今调关镇与桃花山镇接壤处)。相传三国时诸葛亮率蜀军曾屯兵于此,并在此与曹魏军队作战而大获全胜,特将此湖命名为“胜湖”。乾隆丙辰年《石首县志》的疆域图上,亦标明的是“胜湖”字样。另有一说,“胜湖”是南宋钟相、杨幺水军在此与官府作战而获得“胜利”之地,故名。后人讹传作“宋湖”。
子童阁——应为梓童阁。梓童是指皇宫内年轻美貌的女子。现今桃花山镇子童阁村境内还遗留有一座“皇妃墓”(株树港水库东侧),相传此地安葬着一位明朝某皇帝选定的妃子。后人在其墓地附近曾建有“梓童阁”,而今人却误作“子童阁”。
古井口——是指桃花山镇果老山与马鞍山交界处的一个山口。山口附近原有一口古井(今废),此地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名的民间传说。严格地说,“古井口”不是井名,而是山口名(今桃花山林场总场场部旧址处)。
张城垸——应为张成垸。乾隆丙辰年《石首县志》疆域图上有确切标识,具体得名原因不详。 此外,反映石首口语、历史文化和村落方位的地名也不少。口语地名如南港子、何沟子、街河子、四岭子、新垸子、挖口子、南洲子、溜口子、泥港子、沙滩子、沙岭子、黄陵公、三兴公、南尖上等,文革历史地名如合民、合光、合兴、卫国、国强、东兴、解放等。表安定、祥和和兴旺的地名有石平、石安、永福、锦霞、东升、和丰、新沙、新农、文鑫、园丁新村等,表动物的地名有鸿雁、天鹅,表方位的村落地名有泥南、泥北、津南、桥南、山南、徐东等。综上所述,石首的村落地名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总体来看,石首的村落地名明显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联系。依山者名“山”,傍水者有“水”,水乡平原色彩十分浓厚。其二:石首江南与江北的村落地名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江南湖泊众多,且有山地丘陵,故常见“湖”、“荡”、“口”等水乡名称;江北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多沙洲,湖泊少见,且没有高岗、丘陵和浅山,故常见“洲”、“垸”、“堤”、“坦”等平原名称。其三:石首村落地名含有一定数量的地方方言,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石首乡村的某些自然地理特点。如“垸”、“垱”、“剅”、“咀”、“台”、“场”、“墩”等名称。其四:表人类居所的地名反映了石首早期居民的一些生活遗迹。如“铺”、“街”、“市”、“巷”、“寺”、“庙”、“庵”、“堂”、“坊”等。其五:含有姓氏的村落地名多少反映了同一氏族的聚居状况。如“王李场”、“邓家岭”、“谢家铺”、“吴家垱”等。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及风俗民情的缩影。通过研究和分析石首的村落地名,可以加深我们对家乡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情的了解,更加激发我们热爱石首、建设石首的壮志豪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