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云蒙山在县西三十里、112国道之北的太行山中,传说中是鬼谷老祖出生的地方,是他教学授徒的场所,也是孙膑归隐的地方。
一 云蒙山地理位置 据易县编篡委员会编注的《易县志》载:“紫荆关,汉时称五元关,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紫荆关紧邻云蒙山雨水洞,其直线距离不足十里 在太行山跨越易县境内的区区百里,就有三处千古遗迹,那就是洪涯山(易县境内的后土皇帝庙)、千佛山和云蒙山。据近代学者考证,轩辕黄帝战蚩尤时,就是以洪涯山为大后方,休养整编。后来,洪涯山又是轩辕黄帝祭天之所。三山一脉相连。我们站在云蒙山的乳水洞(又名雨水洞)口,环顾四周,就会发现,其四周的山势走向、山口朝向,与洪涯山后土皇帝庙周围的山势走向,惊人相似;而且这两处古迹都是在被命名为“马头”的山峰附近。纵观易县境内的东、西“马头”,延向南伸,探出太行山主体,形成一个巨大的北山靠倚(椅),簇拥灵秀易水(县),辅佑中华大地。
二 云蒙山石洞 在云蒙山中,有五处石洞,一是乳水洞,又称雨水洞,鬼谷老祖练功、炼丹(外丹)、讲学授徒的地方。乳水洞的左边还有一洞,是老祖休息的地方。乳水洞之西南,二里之外的山坳里又有一洞,名曰童子洞,相传是老祖之母居住的地方,是鬼谷老祖出生的地方。就在童子洞的山顶之上,还有两个石洞,一是毛遂洞,是战国时的毛遂居住过的地方;一是白猿洞,是白猿栖棲之所。
三 云蒙山之云蒙 云蒙山之云蒙,就有云雾濛濛,起山川云,为天下雨之义。而在当地千百年来,留传的风俗,就有云蒙祈雨。就是每到大旱之时,当地人敲锣打鼓,举五色旗,戴柳叶帽,老老少少,同上云蒙山祈雨。在乳水洞的深处,就有自然形成的十三漕,传说中漕内水的多少、几个漕内有水,就可以预示着当年的雨水概况。在云蒙山雨水洞的洞壁上,就有一处,求雨应验的石刻记载。“云蒙山”与“雨水洞”两名相连,可谓神韵相合、自然天成。
四 云蒙山石刻 ㈠ 分别站在乳水洞的左右内侧,凝视对面,就会发现,在对面的洞壁上有似是非是的文字痕迹,说它是,又看不出是什么文字,说它不是,又确实有文字的笔路、神似,而且这些看似模糊的文字,其大小、方正非常的均匀、规范。㈡ 在洞壁的右侧,雕刻着四个组合字(从右到左,第一个组合字是四个“雲”字组成,第二个组合字是三个“龍”字组成,第三个组合字是“宝”字体,以“水”代“玉”,第四个组合字是“韭”字在上“雨”字在下),记载着求雨应验后,对云蒙山的颂词赞誉。此四个楷书组合字,布局均匀、笔画规范、字韵内含、形神外延,大手笔,非一般石刻可比。右上款是:大清光绪十五年岁次屠崖赤(奋)箬挂月(脶)琹;左下款是:江山人命漕运总督直隶布政使马催松绘书。㈢ 在雨水洞的洞口正上方有“大清国康熙七年仲月吉日刊”的字样,刊刻着雨水洞,作为一处隐士聚集地的四至范围。当时云蒙山的主事者名为真祥道人。㈣ 在雨水洞之左侧的石洞内,有一只大手印,和一只大脚印,给后人留下了千古谜团。
五 云蒙山传说 (一)传说中老祖出生在云蒙山。童子洞和乳水洞,其洞名都与孩童有关,而且在云蒙山中没有老虎洞。而且有代代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现实,是老祖的后世亲属、和老祖之母的祖居后世亲属,每年农历的三月三,都上云蒙山祭祖,千年不断,延俗至今。且两地相距不远。(二)关于鬼谷老祖、孙膑(老祖)的传说事迹,有很多很多,比如:《史记》、《东周列国志》、《前后七国志》、房立中的《神奇的鬼谷传说》、盛瑞裕的《鬼谷子春秋》、唐海山的《白话无字天书》、黄海舟的《鬼谷子全书》、普颖华的《白话鬼谷子》等,在《后山庙传说》中,也收录了两篇关于孙膑的传说。„„等等不胜枚举。(三)在吴门萧客的《前后七国志》中,有白猿偷桃献母,被看守桃园的孙膑捕获,孙膑念其孝母,自愿奉桃的描述。民间艺术文学出版的《后山庙传说》中说,(洪涯山)丹霞洞不远处就是千佛山后桃园,云蒙山王禅老祖派门下的白猿每日给张生香(后山奶奶)送一个仙桃。在《道教神仙》的《九天玄女》篇中,记载了一段传说:春秋时期,九天玄女化身南山处女,受聘越国国师,助越灭吴。功成,(而)身退。后,玄女游云梦(蒙)之地,见山中有白云洞,仙气缭绕,遂往暂息。洞中白猿化身袁公,向玄女虔恭朝拜,终日摘花献果,加以供奉。玄女见他小心谨慎,修持养道,遂尽传剑术于他。功成,携白猿同上天庭朝见天颜,玉帝见之甚喜,封袁公为白云洞君,敇他掌管九天秘书。(四)关于毛遂,成语中有毛遂自荐的典故,家喻户晓。
六 关于农历三月三 ㈠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当地人自发的朝山,蹬云蒙,祭拜鬼谷老祖。㈡ 三月三又是王母蟠桃大会之期。㈢ 小说《西游记》中,有三月三受元始天尊之邀的说法;在盛瑞裕的小说《鬼谷子春秋》中说,鬼谷子白日飞升,上朝元始天尊。
七 云蒙山的历史沿革。(一)鬼谷老祖,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孙武子、老子、墨子,皆有渊源。老祖晚年修身隐居,讲学授徒,低调人生。从流传下来的《本经七篇》(又叫《本经阴符》)的《盛神》篇中,对“道”的阐述,就可以看出鬼谷老祖即有老子“大道”的终极境界,又有“大道”境界的发挥和延伸。【据明代学者李杰的考证,鬼谷老祖受道于老君】。 鬼谷老祖教授的几大弟子所涉猎的政治、经济、军事、养生,就是国家、民族所必需的几大方面。道教是在东汉时期形成的中华宗教,是以先秦时期的黄老道家的治世理论、神仙家的修持方法、大自然的崇拜信仰,再结合当时时代的大背景,综合而成。也就是说鬼谷老祖是在中华理念、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漫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遗忘的人物之一。(遍布华夏的云蒙山就是其例证)。 (二)(1)在乳水洞的洞口,现有一盘石碾的底盘,似乎可以看到历代隐居者的生活再现;(2)在乳水洞的洞口上方,用石刻的方式记载着云蒙山作为实体存在的四方四至,石刻年代是康熙七年(公元1669年);(3)据《易州志稿》载,清西陵是以东至良格庄,西至紫荆关为依托。所以清西陵兴建之初,云蒙山道众,亦在迁徙之列。口口相传中,云蒙山道士有的迁入了北京白云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