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孙连仲

家乡区县: 保定市雄县

      孙连仲的父亲孙保安,生长在一个雄县龙湾村[1] 农民家庭,三个儿子中排行第二;幼在私塾读书,稍长,于里中开设面店。其兄与弟皆从事农业。孙保安积得资本后在雄县南关经营钱粮行,生意兴隆,获利颇丰,购置田产四百余亩。孙保安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孙连仲是第二个儿子。孙连仲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此后的生活教育,完全依赖母亲及哥哥的抚养帮助。他的哥哥孙连喜,系清末武秀才,是当地绅士中有影响的人物。弟弟孙连宜,长大后掌管自家的钱粮行,继而早亡。

      孙连仲幼时家里养有骡马,雇有长工。孙上过几年私塾,可是他对读书没有多大兴趣,经常逃学,而最好摆弄牲口,或赶赶大车。以后长得身材高大,膀阔腰圆,颇为强壮。但他既不想继续读书,也不肯务农,因而乡里人给他起了一个诨名,叫他“傻套儿”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清末民初,社会动盈,青年中颇流行“从军报国”的思想。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即1912年2月,北洋军第二镇派孔祥标到雄县招兵。时年十九、并已与同邑苏姓女子结了婚的孙连仲秘密赴招兵处报名应募。其母闻讯,命他的哥哥孙连喜赶至招兵处婉劝,以家道富实,田产年年增加,不但不必去当兵,而且家业尚需他帮助料理为词,要他回家;同时托雄县县长王瑚代为向招兵处交涉除名。孙连仲表示:“男儿应立志报效国家,岂能终老田园与草木同腐?从军之志,不可更改!”其兄为之感动,放弃劝说而归。入伍后,孙连仲被编入第二镇八标二营八连为学兵。清帝退位后,北洋陆军各镇改为师,孙连仲隶王占元的第二师之下。此时孙已调入炮兵营,并由学兵升为正兵。1914年,袁世凯亲信陆建章的京卫军被派往陕西镇压白朗起义军,行军前在各旅成立炮兵营,从他部调选人员,孙连仲被选中,来到了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炮兵营充任班长。有一次,冯下连检查,适逢孙连仲所在连的连长正在考问士兵“五十二条精神训条”(此为冯玉祥为部队所规定)的内容,就悄悄站在后面听。不料长时间无人主动回答,最后孙连仲站了起来,不仅流利地背诵了一遍,还头头是道地讲解了一番。孙连仲从此为冯玉祥所赏识。

史地仔之赵艺(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