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遮浪岛,又称南澳岛,它地处红海湾舆碣石湾交汇处素有“粤东麒麟角”之称。岛域凰景名胜众多,碧海、银沙、
奇石、异岩、古迹交相辉映辉,是广东省著名滨海旅游区之一。
南海观世音旅游景区位于遮浪岛东侧打石澳。这里岬屿相连,礁岩叠兀, 港湾交错,凰光尤美。相传观世音在此地得度成正果,成为四大菩萨之一,并因此留下了许与舆神奇传说有关的圣迹。靠近岬湾的巨岩旁建有一座“观音宫”,内供观音像,宫门两旁镌刻一副封联:观天有色西江月,听世无音南海潮。联内嵌入了“南海观世音”五字,圣迹景点有“佛留沙”、“佛印石”“得度石”、“蓬花石”、 “甘露泉”、 “柳基”等,亦有历史遗迹“郑成功后江平水”等。登临澳岛,远眺大海水天一色,惊涛堆雪,近观白沙湖澄静如镜,舟楫如梭;漫步于礁懊岬岩之间,流连在圣迹奇景之前,无不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按照设计蓝图,遮浪南海观世音旅游景区规划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计大型石雕佛像---观世音菩萨,斋菜馆以及海底世
界、观涛阁、钓鱼台、海水娱乐场所、小公园等,工程分三期实施,估计总投资达l亿元。景区的总体格局遵循海洋原始、朴实、优美的自然风貌,将当地的地理特点、民俗传统与宗教文化、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给游人提供览奇探胜、娱乐憩息、体育健身的良好场所。
“风光无限怡游客,圣迹有灵荫苍生”。遮浪南海观世音旅游景区诚迎四海游人、八方信众的到来。 (陈绵洪执笔)
遮浪“南海观世音”传说
如果说佛教是典型的“舶来品”的话,那么就可以说“南海观世音”则是地道的中国“土产品”。“观世音”是众多菩萨的一个,可为何“观世音”前面要加上“南海”两字,很多人弄不大明白。原来,这里面有一段古哩。
大约在一千多年前的农历六月十九日中午时分,这一天天气出奇的好,万里无云,风和日丽。
这时候,在祖国大陆的南端、风光绮丽的遮浪半岛东侧,从一望无际、风平浪静的南海上慢慢驶来一只小船。
这是一户以打鱼为生的渔家(俗称昼民),户主姓关,原籍是广东西江人,他为人厚道,乐善好施,虽然自己的生活过得不怎么宽裕,但只要别人有困难,就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帮助别人。
夫妻俩一连生了三个孩子都是男孩,便很想生一个女孩,可是,第四个孩子生下来仍然是一个男孩。不过这个男孩眉清目秀,很像一个女孩子,夫妻俩一合即,决定把他当女孩子打扮,并起了一个女孩名,叫四娘。
关四娘自幼荤乳不食,也不像一般的小孩子那样喜欢哭闹,不到半岁便可说完整的话;他天生仁慈,有一次看见一只小蚂蚁掉进水缸,竟会自己找来小凳子垫高,将小蚂蚁救起。众人觉得十分奇异。
他聪明伶俐,十分懂事,不但父母非常疼爱,几个哥哥也将他当作掌上明珠,呵护有加。转眼间,关四娘长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
却说这一天,老关一家来到遮浪这个地方,看见这里景致宜人,加上自家淡水、粮食及柴火差不多用完了,便决定泊船上岸。
上了岸,便发现远处有一间茅舍,老关夫妇喜外出望外,连忙提着几尾刚打不久的鲜鱼,带着几个孩子前去拜访。
茅舍主人刚好在家,他看见有客人到来,十分高兴,连忙擦凳端茶。
老关连比带划,才让茅舍主人明白过来:他想用鲜鱼换点粮食。可是不巧的是,茅舍主人自家的粮食刚好也用完了,只剩下一点糯米粉(据史书记载,海丰一带的糯米碾粉的历史很久)和红糖,可能是过节留下的。他倾其所有,将糯米粉和红糖送给老关一家,但说什么也不肯收下鲜鱼。
两个人你推我让。
一个说:“怎能无端端要你的东西,白添你的麻烦。”
另一个说:“哪个会背着粮仓出门,谁都有困难的时候。”
一时相持不下。这时候,关妻出来打圆场说:“既然不肯收,就算我们借的,反正我们还要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于是,“借糯”便成为一段佳话。
老关一家大小欢天喜地回到小船。但糯米粉怎么个吃法,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碰到,又不好意思回头去问,夫妻俩商量了一下,便试着将糯米粉放到滚水中煮熟,然后捏成小块,粘着红糖吃,倒有一番风味(后来这种吃法流传下来,成了当地一种风味小吃,叫“糯米糍”以后慢慢加入花生碎、芝麻碎,味道更佳,这是后话)。
闲话少提。
吃过饭,老观去挑水,叫三个大孩子去捡些柴火,四娘嚷着也要跟去,大人只好同意了。
四娘拿着个“糯米糍”乐滋滋地跟在三个哥哥后边。
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福祸”。谁也没想到,一场风波正在等着关家人。
却说当地一个叫水龙洞的地方,住着一个琵琶精,她修炼千年终成精。她经过推算,得知关四娘日后必成大气候,将成为她的死对头。这一天,她又算出四娘要来遮浪,便想趁其年少加害之。
四娘跟着三个哥哥跑进一个小山坡。这里有一片小树林,当时人烟不多,有很多枯枝没人捡,三个哥哥很是高兴,马上分头捡拾。
琵琶精出洞了,刚才还风和日丽的天空慢慢暗了下来;刚才还风平浪静的海面风浪也大了起来。
几兄弟干得正欢,丝毫没有注意这些变化。
突然,一个面目狰狞、披头散发的女妖来到四娘的面前,只见她一手拿着一只琵琶,一手将魔爪伸向四娘。四娘惊叫了一声,掉头就向东南边的海边跑去,琵琶精紧追不舍。
这时候,不知道从那里飞来一群燕子,挡住了琵琶精的视线,琵琶精的脚步才慢了下来。琵琶精将琵琶往空中一扫,燕子被打死了很多,可是勇敢的燕子很快又围了上来……
燕子越来越少……
四娘跑到海边,眼看琵琶精就要追到,前面是恶浪滔滔的大海,情况万分危急。
说是迟,那时快。正是这时候,空中传来一声霹雳般的吆喝声,琵琶精吓了一大跳,定睛一看,如来佛不知什么时候站在面前。
琵琶精自恃有些法力,想与如来对抗。如来一掌击来,琵琶精也不是平庸之辈,竟用法力运来一大石挡击,如来没提防她这一招,这一掌击在大石上,(如来这一掌现在仍然留在海边一块大石上,当地人叫“佛印石”),如来大怒,用尽全力,又击来一掌,这一掌击中了琵琶精。
琵琶精大伤,急忙化作一缕清风逃走。
四娘惊魂未定,如来连忙扶起,安慰他:“吾徒莫惊,汝命中有此一劫,吾度汝来也。”
四娘口称:“师傅”,跪地拜谢。
再说四娘的几个哥哥丢下树枝,急忙跑去告诉父母。关家人高叫着四娘的名字,一路寻来。可哪里还能见到四娘的影子,只见雪白的沙滩下只有两块“糯米糍”孤零零地丢在那里(后来这两块糯米糍化为两座小沙丘,当地俗称“佛留沙”。说也奇怪,千百年来,这两座小沙丘不增不减,任凭狂风暴雨摧残,日曝水蚀,一直保持原状,成了“遮浪八大迷”之一。可见观世音的法力是多么神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