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博物馆规划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位于开元路以东,红星街东延以北,原橡胶厂及周边地块,西邻开元寺,外形为“唐风元韵”的古建风格,主馆顶部设计为具有鲜明邢台元素的“井”字型。2011年12月29日,邢台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才获得邢台规划委审定,但后又因选址变更等原因于2014年12月31日下午正式开工。
邢台市有35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三次定都,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文物藏量丰富,目前有库藏文物3085件,上等级登记文物621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是当之无愧的文物大市和文化资源大市。
整体结构
博物馆建筑外形采用“唐风元韵”的古建风格,为一主四辅的仿古建筑形式,主馆顶部设计为具有鲜明邢台元素的“井”字型,以契合邢台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与周围建筑相协调。
展区规划
博物馆规划占地近百亩,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主馆、辅馆、库房、设备区、停车区等。
博物馆的展厅陈列大纲和展陈方案也在完善中。预计会有史前文明、百年商都、邢国故地、两汉遗风、邢窑邢瓷、大元星空等展厅。,将展出陶瓷、青铜器、石刻等珍贵文物,市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观。
除展陈区外,市博物馆还有文物保管区、宣教区、业务科研区等,是集展陈、宣教、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设计单位
邢台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方案由我国顶级设计机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邢窑遗址
邢窑遗址位于河北省内邱、临城两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及107国道以西氐河、李阳河流域,集中在临城西双井以南,内邱冯唐以北约30公里的狭长地带内,面积约300余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82-140米,1996年11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邱东起白家庄,西到西邱,北到瓷窑沟,南到冯唐,约1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现窑址13处。邢窑是唐代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前人以“皎洁如玉”比邢窑之白。
普利寺塔
普利寺塔又名万佛塔、临城县舍利塔,坐落在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城关东北部,是我国普利寺塔惟一保存的北宋方形密檐式仿木砖塔。据普利寺建于北魏太武帝年间,距今已有1580年的历史。唐朝时重修。北宋皇祐四年在寺内建舍利塔,因落在寺内而得名普利寺塔,明朝时曾经修葺此塔。公元1110年夏,北宋赵佶皇帝北巡晋地时,路经临城,曾在普利寺内驻足停留,看着此处的山景秀色,一时高兴,命宰相蔡京书写“爽亭”二字刻于碑上。现普利寺已废,仅存普利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塔为砖结构楼阁式,平面方形,高33米,共8层。首层塔身南面辟门通塔心室,外壁各面略向内凹作弧状。各壁面砌千佛龛,每龛内浮雕坐佛一躯,一层塔身共有佛像1016尊。二层塔身坐于斗拱出挑的平座上,各面分别浮雕四尊罗汉像,转角处饰有力士。二层以上为密檐六层,各层檐下均有砖制斗拱。
东先贤遗址
东先贤遗址位于邢台县南石门乡东先贤村及其附近区域,南临七里河,地势略高于四周,南北长约970米,东西宽约780米,总面积在75万平方米左右,是仅次于郑州偃师和安阳殷墟等商代都邑的重要商代遗址。其中东先贤村南文化堆积层丰富区面积8万平方米,村北文化堆积层丰富区面积10万平方米。1998年、2000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联合在该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由考古资料可知,遗址区除局部为少量战汉堆积外,主要为商代堆积,文化层厚50—200厘米,有些地方厚达300厘米。上述两次发掘布探方17个,发掘面积400余平方米,发现房址、陶窑、灰坑等大量遗迹,出土遗物极为丰富。该遗址一期晚于郑州小双桥,早于殷墟一期,与商祖乙迁邢的时段相吻合,为证明祖乙所迁之邢即为今日之邢台,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属一重要环节。东先贤商代遗址的发现、发掘,大大丰富了商文化考古资料,对研究商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国墓地
1993年在邢台西葛家庄发现一处墓葬群,其重点保护区域为北至中兴路,南至建设路南侧,东至太行路,西至滨江路西侧,总面积100万平方米。2006年,它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调查深明有西周时期的墓葬500余座,车马坑50余座,到1997年年底发掘西周墓葬230座、车马坑28座,此外还揭示先商时期的文化遗址3000多平方米。经研究这个墓地是西周邢国墓地。重点保护区域范围内密集分布着西周邢侯、贵族墓葬,先商及商代中、晚期遗址。邢国墓地曾出土过大型青铜器、金器、漆器、玉器等。
隆尧唐祖陵
唐祖陵位于邢台市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的唐祖陵是唐高祖李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唐祖陵”。唐祖陵于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扁鹊庙
扁鹊庙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神头村,这里是扁鹊行医采药之地,扁鹊庙建于汉代,至今已经两千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风景区。扁鹊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名医,汉司马迁《史记》曾为其立传。扁鹊,鄚州人,即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扁鹊不仅在古代当时的河北,而且当时在全国也是一位声名卓著的良医,对以后祖国医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002年8月2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一套,共四枚,其中第一枚便是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渤海郡
邢台开元寺
邢台开元寺俗称东大寺,位于邢台市旧城东北隅,东围城路北段路西。该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元代时,忽必烈曾诏改为大开元寺,立为皇家寺院,明代时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时野寺钟声为邢州八景之一,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开元寺原占地四十五亩,座北面南,气势宏伟。
开元寺为历代名刹,唐开元年间初建时,名声大噪,为我国北方香火鼎盛之最。五代时天竺(印度)高僧空本在后梁乾化年间(911年--915年)曾在这里翻译佛经,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建元
该寺虽历经破坏,但雄姿犹存,特别是名震遐迩的声望一直铭刻在人们的心目中。1982年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由中国佛教协会、河北省佛教协会和邢台市政府扩建,并建成邢台开元寺公园。帅府,安抚司等,忽必烈曾数幸开元寺,故寺建于唐而昌盛于元。明正德年间又重加修缮。据史料记载,自唐、宋、元和明初,该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顷,游僧、佛徒更是不可胜数。正如史料所云:“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唪经,撞钟之声远闻十里之外”。堪称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
宋璟碑
宋璟碑,是我国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所以也称“颜鲁公碑”。该碑现坐落在沙河市东户村乡中学院内,原系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该碑高4.08米,宽1.6米,厚0.47米,碑的正面、阴面和左右两侧均刻有颜真卿书写的盈寸楷体,洋洋三千余言,尽述宋璟“历仕三朝,刚直不阿”的荣耀事迹。碑首呈半圆形,浮雕缠尾四龙,矫健雄浑。碑额为方形,正中阴文篆书“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个大字。原有仰首贔屃碑座,上刻褡裢花纹,庄严稳重,今已逸失。碑文题后结衔:“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
义和拳议事厅旧址
义和拳议事厅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1898年)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河北省威县固献乡沙柳寨村,是近代义和团运动旧址,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义和拳议事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5.5米,进深一间,5.7米。东、西分别为耳房和带抱厦的清式民居。明间前廊挂匾,上书“议和拳议事厅”。厅前有义和团首领赵三多塑像及纪念碑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