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乡区县: 邢台市任县

邢台梅花拳

      申报地区:平乡县、广宗县

      梅花拳,即梅拳,亦称梅花桩,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拳种。为演练方便,在地面演练较为广泛,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载: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虚拟),第二代张三省,传说在巫山羽化升天。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

沙河藤牌阵

      申报地区:沙河市

      藤牌阵,又名藤牌战阵,我国古代战争的一种阵法。是我国古代战场实战技击项目,如今仅存于我国邢台沙河市十里铺村,当地人称之为“打藤牌”,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隆尧秧歌戏

      申报地区:隆尧县

      隆尧秧歌戏鼎盛时期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南部和石家庄的部分县、市以及邻近冀南地区的山两省和顺、山东省的聊城、夏津等地。现仅有40多名民间艺人组班3个,活动于其发祥地隆尧县和邢台市的巨鹿、任县、宁晋以及石家庄市的赵县等,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宗道教音乐

      申报地区:广宗县

      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即为法事音乐、道场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

广宗柳编

      申报地区: 广宗县

      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隆尧泽畔抬阁

      申报地区:隆尧县

      抬阁,就是人们抬着一个用竹木或铁质材料扎制成的类似“阁”的架子进行表演。“阁”分平阁和高阁,平阁只设一层架子,表演者或站或坐,在上面表演;高阁也被称为“铁枝”,制作、表演较为复杂,即在主架上再分上、中、下三架,每架的分枝上分别安排不同的表演者。2008年隆尧泽畔抬阁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隆尧招子鼓

      申报地区:隆尧县

      招子鼓是一种传统的乡艺,广泛流传在邢台市隆尧东部滏阳河与澧河一带。其中以隆尧千户营乡最为盛行。隆尧招子鼓有其独特的风格,最明显的标志是每个小鼓演员背部都负有一杆引人注目的鼓招子。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巨鹿四股弦

      申报地区:巨鹿县

      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二夹弦、五调弦、五调腔,是河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源于河北省邢台地区巨鹿县,在辉煌时曾唱红了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德州、聊城六个地区。2008年巨鹿四股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威县乱弹

      申报地区:威县

      威县乱弹戏始于明末,是一个很古老的剧种,因起源于邢台市威县而得名,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乱弹是河北地方戏曲之一,是深受群众所喜爱的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戏。它分东西两路。在唱腔板式上,各有千秋。东路乱弹的活动范围是邢台、邯郸以东,石德线以南及鲁西北一带。西路的活动范围是山西上党以东及石家庄地区东北一带。

威县冀南梨花大鼓

      申报地区:威县

      梨花大鼓,是邢台地区独有的曲种之一,也是全国曲坛上一支别具风采的鲜花,颇受群众的欢迎。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它历史悠久,清嘉庆年间,威县王奎山、临西吕连山和李明山、清河徐靠山和临城冯云山,时称梨花大鼓的"五大山",风噪冀鲁两省。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聆听(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