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指挥打了许多大仗、硬仗、恶仗。敢打娄山关、青岗坡、鲁班场;敢打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但却不敢攻打打鼓新场。
贵州毕节地区金沙县城所在地,解放前叫打鼓新场。名称由来众说纷纭,我喜欢的传说是:这里每逢三、六、九赶场,人们在打鼓寨和红岩桥两处擂鼓,欢迎人们前来来赶场。就像现在的招商引资一样。有人作了很详细的考证来力图说清名称的真正出处,我却还是喜欢打鼓迎接赶场人的传说。过去有顺口溜唱贵州的四大小集镇:一打鼓,二永新,三茅台,四鸭溪。打鼓新场为四大集镇之首。由于其综合地理条件好,逐渐发展成为金沙县政府所在地。而其他三个集镇综合地理条件不如打鼓新场(永新、鸭溪地势宽阔但不能藏风聚气,故不宜建县;茅台名酒之乡,经济繁荣,百姓富裕。但地势狭窄,且赤水河波涛翻滚,当地人富贵不长,也不宜在此建县治所)。打鼓新场为多条龙脉结穴之地。数条山脉如数条龙虎从天而降,至打鼓新场汇聚,中有一开阔地当为龙气聚集处,或称龙争虎斗之处,适宜建城,可大吉也可大凶。但有一条河从中穿过,把富贵之气和暴戾之气都向遵义方向冲,故终成为平庸之处。
这样,风水就注定金沙出不了大忠大孝之人,大真大善之人,大文大武之人,大贤大德之人,大富大贵之人;当然也不会出大奸大恶之人。
虽然如此,但其地形对遵义方向形成凶相,是遵义方向对金沙用兵的大忌。
金沙三面有山怀抱,只一面向遵义方向敞开,像一个大C,张开大口要吞什么。而偏岩河从城中穿过,向遵义方向流去,形状又像一把大三叉,指向遵义
1935年2月11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河,28日再占遵义城。3月10日,林彪、聂荣臻发电给军委建议;“��战军应向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三重堰之敌”。这个建议,涉及全军行动,围绕着是否进攻打鼓新场这一问题,党中央在苟坝召开高级军事会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会议是由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主持的。二十多个与会者一致要打驻守在打鼓新场的敌人,只毛主席说不能打,并以不当前敌政治委员力争。张闻天来了个民主表决,大家说毛泽东不干就不干,少数服从多数,还是要消灭打鼓新场之敌,并将毛主席前敌政治委员的职务表决掉了。
毛主席半夜里提马灯找周恩来,要求他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周恩来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才把大家说服了。军委于3月11日以朱德名义发布了《关于我军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详见拙文惊涛骇浪中的革命航船需要服从舵手的意志——论苟坝会议)
撤销进攻打鼓新场计划,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当时,蒋介石调兵遣将,企图以十多倍于红军的优势兵力,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带。红军是不宜恋战的。一旦失误,就会被四十万敌军分割包围,彻底歼灭。当时毛泽东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人带出绝境,保留火种,而不是如何烧死敌人。所以当大家都急躁糊涂喊打金沙的时候,只有毛泽东清醒,不能打。
打鼓新场的敌人不算多,但凭坚而守,以逸待劳,且地形熟悉,短期不会被击溃。金沙城不像有人想当然说的城墙坚固,它没有城墙,从遵义去正面进攻较容易,但你一打,敌人就躲进山里,像土匪一样,你很难歼灭他。让你进城更危险。金沙三面是坡,五里坡、烟吞坡、大定坡三面包围县城,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你一进城就难得出来;敌人会从四周包围你。金沙大方黔西地形与遵义不同,更险恶,且民风野悍,土匪横行。有的平时是农民,一有机会就会“客串”一把土匪。当时有民谣唱道:走到掉浆岩,马刀亮出来,有钱拿来缴,无钱送命来。大多数资料记载,被周恩来誉为我党的情报工作“前三杰”之一的钱壮飞就死于金沙沙土一带的“客串”土匪之手。剿匪时金沙李旭华县长在城内碉堡中也被土匪打死。出金沙往前,哪个方位都山高水险。在山重堰过去不远的渭水河,一队解放军在那里被打死。可以肯定,红军进攻打鼓新场短期不会取胜,超过一日,从大方黔西来的敌人大部队就会赶上,后面又有从桐梓贵阳方向增援的敌人。红军就可能被几十万敌人包围在金沙县城或黔西大方一带崇山峻岭中。
几天后红军攻打鲁班场不克。金沙周围地形比鲁班场更险,可以推知真去打金沙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鲁班场战斗失利反证毛泽东不打金沙的正确性。
毛泽东不打金沙的原因主要从战略上考虑,是否有风水方面的原因?很难说。但毛泽东天纵英才,直觉也会告诉他,不能打金沙。
如果当年真打一仗,血沃小城,金沙的风水就可能改变了。金沙会成为非凡之地,还可能出非凡之人。但大家还是宁愿平淡平安。因为在战乱时期,豪杰大多是由腥风血雨养育的;在和平年代,好风水也只会集中在几万分之一的几点人家,绝大多数人命运还会依旧甚至更坏。
当今城市化进程是否能改变金沙风水?当然能。但要看如何改。金沙的领导者必须成为高瞻远瞩的有大智慧的人,才能造福人民。
我的能力秀:http://www.wm23.cn/lixun123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129781726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5129781726?source=blog
我的词典:http://www.wm23.com/wiki/uc/89193.htm
我的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51356559.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