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

家乡区县: 贵州省黄平县

      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崇、防阴气戕害。古时苗民戴上银脖圈,据说能战胜作恶的“老变婆”,确保合家平安。闻名遐迩的黔东南苗族大银角,其造型源自祖先蚩尤“头有角”的形象,旨在祭祀祖先、获得其保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银饰爱惜备至,奉若神明。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既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又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与气势。

     黄平的妇女常用银饰来装饰自己,头、耳、颈、手、腰和背部等各部位无一不有。头上银冠、银花簇拥,树叶、花、草、鸟雀、果子等缀制银器,间有蝴蝶、螳螂嬉戏,整个银帽如簇锦花篮,整体白花耀眼,阳光之下更是夺目生辉;银项链的响铃板,款式多样,精巧雅致,吊挂护心镜垂挂这虫鱼、器具、什物和变形牛角等相映生辉;银腰围的银块模纹图案共有三十多种,天上飞,水中游,山里有几乎囊括。

      黄平苗族银饰从配饰的部位来分,有头饰、项饰、手饰等,其中头饰又分花帽、插花、耳环的品种,工艺以花帽最为复杂;项饰多见的有响铃板项、扭丝项、硬雕刻有鸟雀、花草、米粒等纹图;盛装饰是苗族银饰中最耀眼的品种,有银衣、背扇、银围腰等。银饰造型也颇为独特,图纹较为固定,多取材于猫、虎、狗、马及花鸟虫鱼和人与虚拟动物图腾,构图古朴简洁,形象粗犷明快。

     苗家人认为白银饰品不仅具有显目、贵重作用,更有辟邪趋正纳吉的价值,所以银饰是苗族喜气场合造势品,是喜事活动的一个显要标示,每当喜事和节日集会,在黄平苗乡都可以看到穿戴着银饰的苗族妇女们,也正是银饰把苗族妇女打扮得更加美丽、端庄、迷人。银饰纹图内容,无一不是苗族时代生产生活环境的所有。通过银饰纹图,苗家人客观真实地体现出身外的生动世界,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和研究苗族的历史流变。

遇@见(2015-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